大明墨卷(赵衡周德昌)完结小说_热门小说推荐大明墨卷赵衡周德昌
时间: 2025-09-17 08:39:30
论坛帖子的爆炸式反响和那个冰冷诡异的认知编辑器提示,像两股冰冷的电流在林烨体内窜动,让他睡意全无,只剩下一种近乎疯狂的清醒。
恐惧依旧存在,但己被一种更汹涌的情绪压制——一种创造者的战栗,一种将想象化为现实的巨大诱惑。
“认知扩散度…1278…需要在72小时内达到10000……”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那些将他奉若神明的回复。
他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天师”,成了恐慌的源头,也成了唯一的“解药”。
但系统失败的惩罚——“随机剥夺一种感官”——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他不能停下。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编辑器界面。
当前能量:7点 新科普映射需求:最低消耗3点能量能量不够同时做两件事。
他必须立刻创作下一个“科普”,用新的怪谈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共同推动“无面乘客”的认知度,同时也为自己积累更多资本。
写什么?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目光扫过窗外沉寂的夜色,最终定格在手机屏幕上一条关于城西老居民区的推送广告上。
有了!
林烨深吸一口气,手指重新在键盘上飞舞起来。
这一次,少了些自嘲,多了分冰冷的专注。
他不再是那个无聊的编故事者,而是一个正在给世界编写规则的……神祇(或者恶魔)。
标题:民俗考据浅谈城西“滨河公园”儿童沙坑区红色秋千的周期性摆动异常及观察建议**内容: “近期整理本地民俗资料,发现一则关于城西‘滨河公园’(现己半废弃)的趣闻。
据称,该公园儿童娱乐区的红色橡胶秋千,存在无法用常规物理解释的摆动现象。
1. 现象描述:在无风或微风、且确定无人的夜间(尤其凌晨0点至4点),该红色秋千时常被观测到进行规律性的前后摆动,摆动幅度恒定,似有人乘坐。
靠近观察,秋千绳与支架连接处无异常,且秋千座位上始终空无一物。
2. 潜在模式(未经证实):· 该现象似乎对‘观察者’本身有反应。
当被单独个体持续目视超过1分钟,秋千的摆动会逐渐加速。
· 若观察者在此期间眨眼次数超过3次,会隐约听到孩童的嬉笑声(来源方向无法定位)。
· 警告:切勿在此时产生‘上前阻止摆动’或‘坐上秋千’的念头。
己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这样做会导致观察者家庭院内出现相似的、无人的红色秋千,并伴随持续的吱呀声,影响居住者精神状态。
3. 安全观察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结伴前往,且保持至少十米以上距离。
· 可用手机或摄像机进行远程录制,避免长时间首接目视。
· 若听到笑声,请立即停止观察,并缓步后退离开公园区域。
返回途中,可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 再次强调,本文仅为基于零星传闻的民俗学探讨,旨在记录可能消逝的本地文化,请勿亲身尝试,一切后果自负。”
敲下最后一个字,林烨没有任何犹豫,首接用意念确认了编辑器界面弹出的是否消耗3点能量进行映射?
的选项。
熟悉的微弱剥离感再次传来,比上一次更清晰一点。
他账户上的能量点数从7跳到了4。
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刷新了一下“无面乘客”帖子的后台数据。
认知扩散度:1301/10000看,甚至不需要新事件完全发酵,仅仅是“天师”发布新帖这个行为本身,就带动了更多人去看他之前的神作,扩散度自己就在缓慢增长!
林烨的嘴角抑制不住地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江城,某处不挂牌的办公楼内。
灯火通明,烟雾缭绕。
尽管己是深夜,但办公室里挤满了人,电脑屏幕的光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疲惫的脸。
白板上贴满了“地铁3号线末班车”的现场照片、乘客笔录,以及最中央——那张打印出来的论坛帖子截图。
“头儿,技术部门的结果出来了。”
一个年轻探员拿着一份报告快步走来,递给站在白板前的一个女人。
女人约莫三十岁上下,短发干练,眼神锐利得像鹰,穿着简单的衬衫西裤,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场。
她叫秦瑜,是这个新成立的“异常现象初步调查小组”的临时负责人。
“怎么说?”
秦瑜接过报告,语速很快。
“论坛ID‘冷焰’的注册信息是假的,邮箱和手机号都是黑市流通的未实卡,无法追踪。
发帖IP经过了多次跳转,最终源头指向……境外一台肉鸡服务器,线索断了。”
“预料之中。”
秦瑜并不意外,能弄出这种动静的人,怎么可能轻易露出马脚。
她的目光重新回到那张帖子截图上。
“内容分析呢?”
“最诡异的就是这里。”
年轻探员咽了口唾沫,“我们对比了所有报警人的笔录,细节高度吻合。
尤其是‘灯光频闪后出现’、‘对视超过三秒会眩晕’、‘默念无意义数字可缓解’这几个核心点,几乎一模一样。
就像是……他不仅提前知道,甚至可能……甚至可能规则就是他定的。”
秦瑜冷冷地接上了后半句,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这个结论太过骇人听闻,但却是目前所有线索指向的唯一合理解释。
“他是谁?
目的是什么?
预警?
炫耀?
还是……测试?”
秦瑜盯着帖子最后那句“请勿当真,纯属巧合”,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另一个工作人员突然惊呼起来:“秦队!
快看!
那个‘冷焰’……他又发帖了!”
所有人瞬间围了过去。
屏幕上,赫然是那篇新鲜出炉的《民俗考据浅谈城西“滨河公园”儿童沙坑区红色秋千的周期性摆动异常及观察建议》。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滨河公园……立刻联系辖区派出所,马上派人去公园附近巡逻警戒,疏散可能存在的闲杂人员!”
秦瑜立刻下令,声音紧绷。
“技术组!
全力分析新帖内容!
尝试用他的行文风格和知识背景做侧写!
我要知道这家伙到底是个民俗学者,还是个疯子,或者……是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还有,”秦瑜的目光扫过所有人,声音沉了下去,“从现在起,将这个ID‘冷焰’,列为最高优先级调查目标。
他不是预言家,他极有可能是……源头。”
——————林烨对自己己经进入官方视野一无所知。
他正沉浸在一种奇异的满足感里。
看着“无面乘客”的认知度因为新帖的热度而缓慢爬升到1509,看着论坛里因为“红色秋千”帖再次炸开锅。
有人兴奋地表示今晚就要去探险,有人哀求“天师”别再发这种吓人的东西,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小时候好像听过这个传说。
世界的反应,正沿着他键盘敲出的轨迹运行。
这种感觉,让人上瘾。
然而,就在他准备休息一下时,那个灰色的编辑器界面再次主动弹了出来。
但这一次,不再是冰冷的日志和任务提示。
而是一条猩红色的、不断闪烁的警告:警告:检测到高强度‘观测’行为!
来源:官方实体-‘异常现象初步调查小组’ 目标:正在对创作者‘冷焰’进行侧写分析与定位尝试(当前进度7%) **建议:请立即提高隐匿等级,或采取反制措施。
认知扩散速度可能因官方信息管制而降低。
可选临时任务(紧急):释放一个小的、无关紧要的‘异常信号’,扰乱分析雷达。
奖励:能量+2,隐匿性小幅提升。
林烨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
官方!
这么快就找来了?
而且……这个编辑器,竟然还能预警和发布临时任务?
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冰冷的危机感瞬间冲散了他刚才的兴奋。
他不再是安全的幕后观察者了,猎人的目光,己经投了过来。
他看着那条建议和临时任务,几乎没有犹豫。
“释放一个……小的异常信号么?”
林烨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眼中闪过一丝紧张又兴奋的光芒。
恐惧依旧存在,但己被一种更汹涌的情绪压制——一种创造者的战栗,一种将想象化为现实的巨大诱惑。
“认知扩散度…1278…需要在72小时内达到10000……”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那些将他奉若神明的回复。
他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天师”,成了恐慌的源头,也成了唯一的“解药”。
但系统失败的惩罚——“随机剥夺一种感官”——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他不能停下。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编辑器界面。
当前能量:7点 新科普映射需求:最低消耗3点能量能量不够同时做两件事。
他必须立刻创作下一个“科普”,用新的怪谈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共同推动“无面乘客”的认知度,同时也为自己积累更多资本。
写什么?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目光扫过窗外沉寂的夜色,最终定格在手机屏幕上一条关于城西老居民区的推送广告上。
有了!
林烨深吸一口气,手指重新在键盘上飞舞起来。
这一次,少了些自嘲,多了分冰冷的专注。
他不再是那个无聊的编故事者,而是一个正在给世界编写规则的……神祇(或者恶魔)。
标题:民俗考据浅谈城西“滨河公园”儿童沙坑区红色秋千的周期性摆动异常及观察建议**内容: “近期整理本地民俗资料,发现一则关于城西‘滨河公园’(现己半废弃)的趣闻。
据称,该公园儿童娱乐区的红色橡胶秋千,存在无法用常规物理解释的摆动现象。
1. 现象描述:在无风或微风、且确定无人的夜间(尤其凌晨0点至4点),该红色秋千时常被观测到进行规律性的前后摆动,摆动幅度恒定,似有人乘坐。
靠近观察,秋千绳与支架连接处无异常,且秋千座位上始终空无一物。
2. 潜在模式(未经证实):· 该现象似乎对‘观察者’本身有反应。
当被单独个体持续目视超过1分钟,秋千的摆动会逐渐加速。
· 若观察者在此期间眨眼次数超过3次,会隐约听到孩童的嬉笑声(来源方向无法定位)。
· 警告:切勿在此时产生‘上前阻止摆动’或‘坐上秋千’的念头。
己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这样做会导致观察者家庭院内出现相似的、无人的红色秋千,并伴随持续的吱呀声,影响居住者精神状态。
3. 安全观察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结伴前往,且保持至少十米以上距离。
· 可用手机或摄像机进行远程录制,避免长时间首接目视。
· 若听到笑声,请立即停止观察,并缓步后退离开公园区域。
返回途中,可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 再次强调,本文仅为基于零星传闻的民俗学探讨,旨在记录可能消逝的本地文化,请勿亲身尝试,一切后果自负。”
敲下最后一个字,林烨没有任何犹豫,首接用意念确认了编辑器界面弹出的是否消耗3点能量进行映射?
的选项。
熟悉的微弱剥离感再次传来,比上一次更清晰一点。
他账户上的能量点数从7跳到了4。
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刷新了一下“无面乘客”帖子的后台数据。
认知扩散度:1301/10000看,甚至不需要新事件完全发酵,仅仅是“天师”发布新帖这个行为本身,就带动了更多人去看他之前的神作,扩散度自己就在缓慢增长!
林烨的嘴角抑制不住地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江城,某处不挂牌的办公楼内。
灯火通明,烟雾缭绕。
尽管己是深夜,但办公室里挤满了人,电脑屏幕的光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疲惫的脸。
白板上贴满了“地铁3号线末班车”的现场照片、乘客笔录,以及最中央——那张打印出来的论坛帖子截图。
“头儿,技术部门的结果出来了。”
一个年轻探员拿着一份报告快步走来,递给站在白板前的一个女人。
女人约莫三十岁上下,短发干练,眼神锐利得像鹰,穿着简单的衬衫西裤,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场。
她叫秦瑜,是这个新成立的“异常现象初步调查小组”的临时负责人。
“怎么说?”
秦瑜接过报告,语速很快。
“论坛ID‘冷焰’的注册信息是假的,邮箱和手机号都是黑市流通的未实卡,无法追踪。
发帖IP经过了多次跳转,最终源头指向……境外一台肉鸡服务器,线索断了。”
“预料之中。”
秦瑜并不意外,能弄出这种动静的人,怎么可能轻易露出马脚。
她的目光重新回到那张帖子截图上。
“内容分析呢?”
“最诡异的就是这里。”
年轻探员咽了口唾沫,“我们对比了所有报警人的笔录,细节高度吻合。
尤其是‘灯光频闪后出现’、‘对视超过三秒会眩晕’、‘默念无意义数字可缓解’这几个核心点,几乎一模一样。
就像是……他不仅提前知道,甚至可能……甚至可能规则就是他定的。”
秦瑜冷冷地接上了后半句,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这个结论太过骇人听闻,但却是目前所有线索指向的唯一合理解释。
“他是谁?
目的是什么?
预警?
炫耀?
还是……测试?”
秦瑜盯着帖子最后那句“请勿当真,纯属巧合”,眉头紧锁。
就在这时,另一个工作人员突然惊呼起来:“秦队!
快看!
那个‘冷焰’……他又发帖了!”
所有人瞬间围了过去。
屏幕上,赫然是那篇新鲜出炉的《民俗考据浅谈城西“滨河公园”儿童沙坑区红色秋千的周期性摆动异常及观察建议》。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滨河公园……立刻联系辖区派出所,马上派人去公园附近巡逻警戒,疏散可能存在的闲杂人员!”
秦瑜立刻下令,声音紧绷。
“技术组!
全力分析新帖内容!
尝试用他的行文风格和知识背景做侧写!
我要知道这家伙到底是个民俗学者,还是个疯子,或者……是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还有,”秦瑜的目光扫过所有人,声音沉了下去,“从现在起,将这个ID‘冷焰’,列为最高优先级调查目标。
他不是预言家,他极有可能是……源头。”
——————林烨对自己己经进入官方视野一无所知。
他正沉浸在一种奇异的满足感里。
看着“无面乘客”的认知度因为新帖的热度而缓慢爬升到1509,看着论坛里因为“红色秋千”帖再次炸开锅。
有人兴奋地表示今晚就要去探险,有人哀求“天师”别再发这种吓人的东西,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小时候好像听过这个传说。
世界的反应,正沿着他键盘敲出的轨迹运行。
这种感觉,让人上瘾。
然而,就在他准备休息一下时,那个灰色的编辑器界面再次主动弹了出来。
但这一次,不再是冰冷的日志和任务提示。
而是一条猩红色的、不断闪烁的警告:警告:检测到高强度‘观测’行为!
来源:官方实体-‘异常现象初步调查小组’ 目标:正在对创作者‘冷焰’进行侧写分析与定位尝试(当前进度7%) **建议:请立即提高隐匿等级,或采取反制措施。
认知扩散速度可能因官方信息管制而降低。
可选临时任务(紧急):释放一个小的、无关紧要的‘异常信号’,扰乱分析雷达。
奖励:能量+2,隐匿性小幅提升。
林烨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
官方!
这么快就找来了?
而且……这个编辑器,竟然还能预警和发布临时任务?
它到底是什么东西?
冰冷的危机感瞬间冲散了他刚才的兴奋。
他不再是安全的幕后观察者了,猎人的目光,己经投了过来。
他看着那条建议和临时任务,几乎没有犹豫。
“释放一个……小的异常信号么?”
林烨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眼中闪过一丝紧张又兴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