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未来:2024到2124(陈越陈越)免费小说阅读_免费小说完整版跃迁未来:2024到2124(陈越陈越)
时间: 2025-09-17 08:55:30
凌晨五点,旧城区还浸在朦胧的晨雾里,陈越就被杂物间窗外的扫地机器人吵醒了。
那是个掉漆的初代型号,嗡嗡声像老旧的电风扇,却把他脑子里的“配送计划”吹得愈发清晰——昨天那一单1能源币的收入,让他确信“邻里快送”不是空响,但单靠他一个人跑腿,撑死了一天也送不了30单,必须尽快找到帮手。
他啃着剩下的面饼,蹲在张记小吃铺门口等老太太开门。
晨雾渐渐散去,陆续有街坊来买早点,大多是熟面孔,互相打着招呼,和新城区那种“点头不相识”的氛围截然不同。
“阿婆早!”
陈越帮老太太把蒸笼搬出来,“您知道咱们这旧城区,有没有年轻人闲在家里,想找份临时活干的?
我想招两个配送员,按单算钱,送一单给0.6能源币。”
老太太一边擦桌子一边想:“有啊!
西头的小吴,还有北巷的阿梅,两个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前段时间在新城区的工厂被机器人取代了,现在天天在家发愁呢。
小吴力气大,阿梅心细,都踏实得很。”
“太好了!”
陈越眼睛一亮,“阿婆,您能帮我问问他们吗?
要是愿意,今天就能开工,我先带他们熟悉路线。”
老太太笑着应下:“包在我身上,等会儿他们来买早点,我跟他们说。”
没等多久,一个穿着蓝色连帽衫、背着旧双肩包的年轻小伙走了过来,正是小吴。
他看到陈越身边的手推车和“邻里快送”的牌子,好奇地问:“阿婆,这是新做的生意?”
“是啊,小吴,正好找你!”
老太太拉着他,指了指陈越,“这小伙子叫陈越,做旧城区配送,想招你当配送员,送一单给0.6能源币,比你在工厂打零工挣得多,还不用跑新城区,你看怎么样?”
小吴眼睛一亮,连忙看向陈越:“真的?
一天能送多少单?”
“现在刚开始,一天大概能有20单,以后生意好了,30单、40单都有可能。”
陈越递给他一张自己画的旧城区地图,上面标好了合作商户的位置,“咱们按区域分工,你负责西半区,我负责东半区,等阿梅来了,让她负责北巷那片,咱们互相帮衬。”
小吴接过地图,连连点头:“行!
我今天就能干!
我对西半区熟得很,闭着眼都能找到路。”
没过多久,扎着马尾辫的阿梅也来了。
她听说有活干,脸上的愁云一下子散了,爽快地答应下来。
陈越把提前打印好的“配送规则”分给两人——其实就是简单的几条:准时送到、轻拿轻放、遇到老人多搭把手。
“咱们做的是街坊生意,赚的是辛苦钱,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放心。”
陈越看着两人,认真地说,“以后要是有顾客提意见,咱们就改;要是有商户需要帮忙,咱们也搭把手,日子长了,大家才愿意用咱们的服务。”
小吴和阿梅都懂这个道理,连连应下。
当天上午,“邻里快送”就正式“扩编”了。
陈越带着两人跑了几单,熟悉了流程后,三人便各自散开,推着小车穿梭在旧城区的巷子里。
陈越负责的东半区有不少老人,其中一位张爷爷腿脚不便,每次买完药都要托人帮忙带回来。
陈越送药上门时,看到张爷爷家里的窗户坏了,漏着风,便顺手找了块木板帮他钉好。
张爷爷过意不去,硬要给他塞水果,陈越笑着拒绝:“爷爷,您用咱们的配送服务,就是照顾我们生意了,这点小事不算啥。”
这事很快在街坊间传开了,不少老人都特意找“邻里快送”下单,不光是买东西,有时还会托他们帮忙捎带点东西给邻居,甚至让他们帮忙看看家里的电器有没有小毛病——陈越虽然不懂修电器,但会用手机查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偶尔也能帮上忙。
到了下午,陈越突然接到王大爷的电话,语气有些急:“小陈,你能不能帮我送一批零件到新城区的星途科技?
他们催得紧,我这边走不开,配送费给你10能源币。”
“星途科技?”
陈越愣了一下,这名字有点耳熟,想了半天才记起,昨天王大爷提过,这是家做小型科技设备的公司,在新城区边缘。
他看了看时间,离天黑还有两个小时,便答应下来:“行,王大爷,我这就过去取货。”
他赶到回收店,王大爷己经把零件打包好,装了两个大箱子。
“星途科技的人说,这批零件是急用的,你尽量快点。”
王大爷递给他一张地址条,“他们公司在科技园区B栋12楼,你到了首接找采购部的刘经理。”
陈越推着两个大箱子,慢慢往新城区走。
旧城区和新城区的分界线很明显——一边是低矮的砖木房,一边是高耸的玻璃幕墙大厦;一边是昏黄的路灯,一边是璀璨的光影。
走进新城区,空气里的机械味更浓了,路上的人大多戴着信息终端,脚步匆匆,没人注意到他这个推着旧手推车的“异类”。
好不容易找到科技园区B栋,陈越刚要进大门,就被保安拦住了:“请出示你的准入凭证和信息终端。”
“我是来送货的,给采购部刘经理送零件。”
陈越解释道。
“送货走货运通道,而且必须有预约凭证。”
保安面无表情地说,“没有信息终端,不能进主楼。”
陈越没办法,只能给刘经理打电话,对方让他在楼下等,自己下来取。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正是刘经理。
他看到陈越和那两个旧箱子,皱了皱眉:“怎么用这种方式送货?
王大爷那边没人了?”
“我们是旧城区的邻里快送,专门做短途配送。”
陈越一边帮他搬箱子,一边笑着说,“刘经理要是以后有短途送货的需求,不管是旧城区还是新城区边缘,都可以找我们,价格比快递公司便宜一半,还能随叫随到。”
刘经理愣了一下,接过箱子:“你们还做新城区的生意?”
“只要在我们的范围里,都做。”
陈越递给他一张自己印的名片——上面只有电话和“邻里快送”西个字,“我们虽然没那么多高科技设备,但胜在灵活,随叫随到,还能帮着搭把手,您要是有需要,随时打电话。”
刘经理接过名片,看了一眼,没多说什么,转身进了大楼。
陈越也没指望这一单能带来什么生意,推着空车往旧城区走,心里却在琢磨:新城区虽然有天穹集团的配送服务,但像星途科技这样的小公司,可能更在意成本,这或许是“邻里快送”的另一个机会。
回到旧城区时,天色己经暗了。
小吴和阿梅早就回来了,正坐在小吃铺门口算账。
看到陈越,小吴兴奋地说:“陈哥,今天我送了28单,赚了16.8能源币!
比在工厂强多了!”
阿梅也笑着点头:“我送了25单,赚了15能源币,而且街坊们都特别好,还会给我塞吃的。”
陈越心里一阵欣慰,他自己今天送了22单,加上给星途科技送货的10能源币,一共赚了23.2能源币。
三个人加起来,一天的收入竟然快60能源币了。
“咱们今天干得不错,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陈越拿出纸笔,“以后咱们每天收工后都聚一次,说说遇到的问题,比如哪个地方订单多、哪个时间段忙不过来,咱们好调整路线。
另外,我想做个‘邻里群’,把经常下单的街坊拉进来,大家有需求可以首接在群里说,咱们也能提前准备,省得跑冤枉路。”
小吴和阿梅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陈越便让张阿婆帮忙,把常来买早点的街坊都拉进群里,很快就凑了50多个人。
他在群里发了条消息:“各位街坊好,我是邻里快送的陈越,以后大家有配送需求,首接在群里说就行,咱们随叫随到,服务不周的地方,也请大家多提意见。”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热闹起来了。
有人问能不能帮忙送小孩去幼儿园,有人问能不能帮忙取快递,还有人说想订李婶的衣服,让配送员帮忙试穿一下尺寸。
陈越一一回复,能帮的都答应下来,不能帮的也说明原因,群里的氛围一下子变得热络起来。
就在这时,陈越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他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喂,是邻里快送吗?
我是星途科技的刘经理,我们公司明天需要送一批样品到旧城区的测试点,大概有五个箱子,你们能送吗?
配送费给你们15能源币。”
陈越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能送!
刘经理,您放心,我们明天一早就过去取货,保证准时送到。”
挂了电话,陈越心里一阵激动。
他没想到,白天随手递出去的一张名片,真的带来了生意。
小吴和阿梅也兴奋地鼓起掌来,觉得“邻里快送”越来越有盼头了。
小吃铺的老太太端着三碗热豆浆走过来,笑着说:“你们三个小伙子小姑娘,真是能干!
以后咱们旧城区有了你们,可方便多了。”
陈越接过豆浆,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
他看着群里还在不断跳动的消息,看着小吴和阿梅脸上的笑容,突然意识到:“邻里快送”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像是一条纽带,把旧城区的街坊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而这种“社群力”,或许就是他在这个未来世界,对抗天穹集团垄断的第一个“武器”。
夜深了,群里渐渐安静下来。
陈越躺在床上,看着手机里的群聊记录,心里充满了干劲。
他知道,“邻里快送”才刚刚起步,后面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天穹集团的打压、资金的短缺、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难题,但至少现在,他己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打开手机里的商业案例文件夹,翻到“美团早期地推策略”那一页,心里有了新的计划:明天送完星途科技的样品后,去拜访一下旧城区周边的小公司,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短途配送业务也接过来。
一步一步来,总能把“邻里快送”做得更大。
窗外的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手机上。
屏幕上,“2124年10月19日”的日期格外清晰。
陈越握紧了手机,仿佛握住了自己在这个未来世界的希望。
他的首富之路,正从这小小的“邻里群”开始,慢慢铺展开来。
那是个掉漆的初代型号,嗡嗡声像老旧的电风扇,却把他脑子里的“配送计划”吹得愈发清晰——昨天那一单1能源币的收入,让他确信“邻里快送”不是空响,但单靠他一个人跑腿,撑死了一天也送不了30单,必须尽快找到帮手。
他啃着剩下的面饼,蹲在张记小吃铺门口等老太太开门。
晨雾渐渐散去,陆续有街坊来买早点,大多是熟面孔,互相打着招呼,和新城区那种“点头不相识”的氛围截然不同。
“阿婆早!”
陈越帮老太太把蒸笼搬出来,“您知道咱们这旧城区,有没有年轻人闲在家里,想找份临时活干的?
我想招两个配送员,按单算钱,送一单给0.6能源币。”
老太太一边擦桌子一边想:“有啊!
西头的小吴,还有北巷的阿梅,两个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前段时间在新城区的工厂被机器人取代了,现在天天在家发愁呢。
小吴力气大,阿梅心细,都踏实得很。”
“太好了!”
陈越眼睛一亮,“阿婆,您能帮我问问他们吗?
要是愿意,今天就能开工,我先带他们熟悉路线。”
老太太笑着应下:“包在我身上,等会儿他们来买早点,我跟他们说。”
没等多久,一个穿着蓝色连帽衫、背着旧双肩包的年轻小伙走了过来,正是小吴。
他看到陈越身边的手推车和“邻里快送”的牌子,好奇地问:“阿婆,这是新做的生意?”
“是啊,小吴,正好找你!”
老太太拉着他,指了指陈越,“这小伙子叫陈越,做旧城区配送,想招你当配送员,送一单给0.6能源币,比你在工厂打零工挣得多,还不用跑新城区,你看怎么样?”
小吴眼睛一亮,连忙看向陈越:“真的?
一天能送多少单?”
“现在刚开始,一天大概能有20单,以后生意好了,30单、40单都有可能。”
陈越递给他一张自己画的旧城区地图,上面标好了合作商户的位置,“咱们按区域分工,你负责西半区,我负责东半区,等阿梅来了,让她负责北巷那片,咱们互相帮衬。”
小吴接过地图,连连点头:“行!
我今天就能干!
我对西半区熟得很,闭着眼都能找到路。”
没过多久,扎着马尾辫的阿梅也来了。
她听说有活干,脸上的愁云一下子散了,爽快地答应下来。
陈越把提前打印好的“配送规则”分给两人——其实就是简单的几条:准时送到、轻拿轻放、遇到老人多搭把手。
“咱们做的是街坊生意,赚的是辛苦钱,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放心。”
陈越看着两人,认真地说,“以后要是有顾客提意见,咱们就改;要是有商户需要帮忙,咱们也搭把手,日子长了,大家才愿意用咱们的服务。”
小吴和阿梅都懂这个道理,连连应下。
当天上午,“邻里快送”就正式“扩编”了。
陈越带着两人跑了几单,熟悉了流程后,三人便各自散开,推着小车穿梭在旧城区的巷子里。
陈越负责的东半区有不少老人,其中一位张爷爷腿脚不便,每次买完药都要托人帮忙带回来。
陈越送药上门时,看到张爷爷家里的窗户坏了,漏着风,便顺手找了块木板帮他钉好。
张爷爷过意不去,硬要给他塞水果,陈越笑着拒绝:“爷爷,您用咱们的配送服务,就是照顾我们生意了,这点小事不算啥。”
这事很快在街坊间传开了,不少老人都特意找“邻里快送”下单,不光是买东西,有时还会托他们帮忙捎带点东西给邻居,甚至让他们帮忙看看家里的电器有没有小毛病——陈越虽然不懂修电器,但会用手机查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偶尔也能帮上忙。
到了下午,陈越突然接到王大爷的电话,语气有些急:“小陈,你能不能帮我送一批零件到新城区的星途科技?
他们催得紧,我这边走不开,配送费给你10能源币。”
“星途科技?”
陈越愣了一下,这名字有点耳熟,想了半天才记起,昨天王大爷提过,这是家做小型科技设备的公司,在新城区边缘。
他看了看时间,离天黑还有两个小时,便答应下来:“行,王大爷,我这就过去取货。”
他赶到回收店,王大爷己经把零件打包好,装了两个大箱子。
“星途科技的人说,这批零件是急用的,你尽量快点。”
王大爷递给他一张地址条,“他们公司在科技园区B栋12楼,你到了首接找采购部的刘经理。”
陈越推着两个大箱子,慢慢往新城区走。
旧城区和新城区的分界线很明显——一边是低矮的砖木房,一边是高耸的玻璃幕墙大厦;一边是昏黄的路灯,一边是璀璨的光影。
走进新城区,空气里的机械味更浓了,路上的人大多戴着信息终端,脚步匆匆,没人注意到他这个推着旧手推车的“异类”。
好不容易找到科技园区B栋,陈越刚要进大门,就被保安拦住了:“请出示你的准入凭证和信息终端。”
“我是来送货的,给采购部刘经理送零件。”
陈越解释道。
“送货走货运通道,而且必须有预约凭证。”
保安面无表情地说,“没有信息终端,不能进主楼。”
陈越没办法,只能给刘经理打电话,对方让他在楼下等,自己下来取。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正是刘经理。
他看到陈越和那两个旧箱子,皱了皱眉:“怎么用这种方式送货?
王大爷那边没人了?”
“我们是旧城区的邻里快送,专门做短途配送。”
陈越一边帮他搬箱子,一边笑着说,“刘经理要是以后有短途送货的需求,不管是旧城区还是新城区边缘,都可以找我们,价格比快递公司便宜一半,还能随叫随到。”
刘经理愣了一下,接过箱子:“你们还做新城区的生意?”
“只要在我们的范围里,都做。”
陈越递给他一张自己印的名片——上面只有电话和“邻里快送”西个字,“我们虽然没那么多高科技设备,但胜在灵活,随叫随到,还能帮着搭把手,您要是有需要,随时打电话。”
刘经理接过名片,看了一眼,没多说什么,转身进了大楼。
陈越也没指望这一单能带来什么生意,推着空车往旧城区走,心里却在琢磨:新城区虽然有天穹集团的配送服务,但像星途科技这样的小公司,可能更在意成本,这或许是“邻里快送”的另一个机会。
回到旧城区时,天色己经暗了。
小吴和阿梅早就回来了,正坐在小吃铺门口算账。
看到陈越,小吴兴奋地说:“陈哥,今天我送了28单,赚了16.8能源币!
比在工厂强多了!”
阿梅也笑着点头:“我送了25单,赚了15能源币,而且街坊们都特别好,还会给我塞吃的。”
陈越心里一阵欣慰,他自己今天送了22单,加上给星途科技送货的10能源币,一共赚了23.2能源币。
三个人加起来,一天的收入竟然快60能源币了。
“咱们今天干得不错,但还有提升的空间。”
陈越拿出纸笔,“以后咱们每天收工后都聚一次,说说遇到的问题,比如哪个地方订单多、哪个时间段忙不过来,咱们好调整路线。
另外,我想做个‘邻里群’,把经常下单的街坊拉进来,大家有需求可以首接在群里说,咱们也能提前准备,省得跑冤枉路。”
小吴和阿梅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陈越便让张阿婆帮忙,把常来买早点的街坊都拉进群里,很快就凑了50多个人。
他在群里发了条消息:“各位街坊好,我是邻里快送的陈越,以后大家有配送需求,首接在群里说就行,咱们随叫随到,服务不周的地方,也请大家多提意见。”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热闹起来了。
有人问能不能帮忙送小孩去幼儿园,有人问能不能帮忙取快递,还有人说想订李婶的衣服,让配送员帮忙试穿一下尺寸。
陈越一一回复,能帮的都答应下来,不能帮的也说明原因,群里的氛围一下子变得热络起来。
就在这时,陈越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他接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喂,是邻里快送吗?
我是星途科技的刘经理,我们公司明天需要送一批样品到旧城区的测试点,大概有五个箱子,你们能送吗?
配送费给你们15能源币。”
陈越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能送!
刘经理,您放心,我们明天一早就过去取货,保证准时送到。”
挂了电话,陈越心里一阵激动。
他没想到,白天随手递出去的一张名片,真的带来了生意。
小吴和阿梅也兴奋地鼓起掌来,觉得“邻里快送”越来越有盼头了。
小吃铺的老太太端着三碗热豆浆走过来,笑着说:“你们三个小伙子小姑娘,真是能干!
以后咱们旧城区有了你们,可方便多了。”
陈越接过豆浆,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
他看着群里还在不断跳动的消息,看着小吴和阿梅脸上的笑容,突然意识到:“邻里快送”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像是一条纽带,把旧城区的街坊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而这种“社群力”,或许就是他在这个未来世界,对抗天穹集团垄断的第一个“武器”。
夜深了,群里渐渐安静下来。
陈越躺在床上,看着手机里的群聊记录,心里充满了干劲。
他知道,“邻里快送”才刚刚起步,后面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天穹集团的打压、资金的短缺、规模扩大后的管理难题,但至少现在,他己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他打开手机里的商业案例文件夹,翻到“美团早期地推策略”那一页,心里有了新的计划:明天送完星途科技的样品后,去拜访一下旧城区周边的小公司,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短途配送业务也接过来。
一步一步来,总能把“邻里快送”做得更大。
窗外的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手机上。
屏幕上,“2124年10月19日”的日期格外清晰。
陈越握紧了手机,仿佛握住了自己在这个未来世界的希望。
他的首富之路,正从这小小的“邻里群”开始,慢慢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