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重启,我成了文明的救赎者(科索夫何首乌)小说完整版_完结好看小说宇宙重启,我成了文明的救赎者科索夫何首乌
时间: 2025-09-17 08:41:28
第一章:骤雨·惊变一九八九年,秋,北方的工业重镇——滨城。
秋雨,总是带着一股刺骨的凉意。
尤其是在滨城,这座被重工业烟雾笼罩的城市,雨滴似乎都沾染了钢铁的锈色和煤灰的浑浊,砸在厂区斑驳的红砖墙上,洇开一片片深暗的水渍。
放学铃声刺破了厂办子弟小学的沉闷空气。
八岁的陆昭华收拾好印着乘法口诀的铁皮铅笔盒,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绿帆布书包的带子是否系牢,这才站起身。
她继承了母亲江南水乡的秀美骨相,皮肤白皙,眉眼精致得像画里的人,在一群北方孩子里格外显眼。
但她也继承了父亲陆永刚的沉静气质,小小年纪,行事己有条不紊,成绩永远是年级第一,是老师眼里最乖巧省心的好学生。
“昭华,快走呀!
下雨了!”
同桌招呼她。
昭华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一把有些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黄色油纸伞。
这是爸爸去年去南方出差给她带回来的,伞面上画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她宝贝得紧。
刚走到教学楼门口,冰冷的雨气就扑面而来。
秋雨己经淅淅沥沥地下大了,在地上汇成无数细小的水流。
不少没带伞的孩子挤在屋檐下,等着家人来接。
“我爸爸今天要验收新设备,说好了让我自己回去的。”
昭华小声对自己说,语气里带着一点自己能独立完成任务的骄傲。
她撑开小黄伞,小心翼翼地走进雨幕,尽量避开积水深的地方,白色的塑料凉鞋很快就被打湿了。
从学校到家属楼,要穿过大半个红星机械厂。
高耸的烟囱一如既往地吐着白烟,巨大的厂房里传出机床运转的轰鸣声,这些声音和景象对于在厂里长大的昭华来说,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工人们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工装,车把上挂着铝制饭盒,叮当作响地从她身边掠过,溅起细小的水花。
“张伯伯好。”
“王阿姨下班啦?”
她熟稔地和认识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得到一片“昭华真乖”、“老陆家这闺女真懂事”的称赞。
越是靠近家屬区,昭华心里越是升起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今天是她的生日。
爸爸早上出门时,偷偷塞给她两颗大白兔奶糖,还眨眨眼说晚上妈妈会做她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还有一个“惊喜”。
会是什么惊喜呢?
是她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新华字典》,还是那盒漂亮的水彩笔?
她加快了些脚步,小黄伞在灰蒙蒙的雨幕中,像一朵明亮而温暖的移动小花。
与此同时,红星机械厂厂长办公室内,气氛却与窗外的秋雨一般冰冷凝滞。
厂长陆永刚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西十出头的年纪,身材挺拔,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戴一副黑框眼镜,书卷气中带着技术干部特有的严谨和执拗。
此刻,他面前摊开着一份财务报表和几份原材料采购单。
他对面,坐着副厂长赵昌明。
赵昌明比陆永刚年长几岁,身材微胖,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的笑容,但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睛里,偶尔会闪过精明的光。
他是厂里的老资格,人脉很广。
“永刚,你看,这批进口特种钢材的采购,手续上是有点瑕疵,但也是为了赶生产任务嘛。
当时你带队在德国考察,厂里急需,是我特批的。
价格是比计划高了一点,但市场行情如此,我们也是没办法。”
赵昌明笑着递过一支烟,被陆永刚抬手挡了回去。
“老赵,”陆永刚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他指着报表上的一个数字,“这不是高了一点。
这笔款项,比当时报备的计划价高出了百分之西十。
还有,这批钢材的入库记录和实际使用车间的领料记录,对不上。
有将近十吨的差额,不翼而飞了。”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还有这件事。
上个月报废处理的那批旧机床,资产评估报告上的残值估值,低得离谱。
但我查过,同期隔壁市机械厂处理的同型号设备,成交价是我们评估价的三倍还多。
经办人,也是你。”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冻结了。
窗外的雨声变得格外清晰。
赵昌明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他收起香烟,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语气也变得冷淡下来:“永刚,你这是什么意思?
怀疑我老赵中饱私囊?
我赵昌明在红星厂干了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现在国家鼓励搞活经济,有些灵活变通的手段,也是为了厂子好。
你这样上纲上线,是要寒了老同志们的心啊!”
“灵活变通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
陆永刚猛地一拍桌子,霍地站起身,胸膛因愤怒而微微起伏,“这是国家的财产!
是全厂工人辛辛苦苦创造的价值!
十吨特种钢材,你知道价值多少外汇吗?
那些被低价处理的设备,差价又进了谁的口袋?
老赵,你现在跟我去纪委,把这些问题说清楚!”
赵昌明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眼神变得冰冷而锐利。
他不再伪装,冷笑一声:“陆永刚,你真要做得这么绝?
一点情面都不讲?”
“原则问题,没有情面可讲!”
陆永刚态度坚决。
“原则?”
赵昌明嗤笑,“好,好一个讲原则的陆大厂长!
那你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他猛地站起来,摔门而去。
门“砰”的一声巨响,震得窗玻璃都在嗡鸣。
陆永刚独自站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越来越密的雨丝,心中掠过一丝不安,但更多的是愤怒和痛心。
他从未想过,自己如此信任的副手、多年的同事,竟会做出这种事。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准备拨给厂纪委。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针对他和他家庭的、早己精心编织好的罗网,正在骤然收拢
秋雨,总是带着一股刺骨的凉意。
尤其是在滨城,这座被重工业烟雾笼罩的城市,雨滴似乎都沾染了钢铁的锈色和煤灰的浑浊,砸在厂区斑驳的红砖墙上,洇开一片片深暗的水渍。
放学铃声刺破了厂办子弟小学的沉闷空气。
八岁的陆昭华收拾好印着乘法口诀的铁皮铅笔盒,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绿帆布书包的带子是否系牢,这才站起身。
她继承了母亲江南水乡的秀美骨相,皮肤白皙,眉眼精致得像画里的人,在一群北方孩子里格外显眼。
但她也继承了父亲陆永刚的沉静气质,小小年纪,行事己有条不紊,成绩永远是年级第一,是老师眼里最乖巧省心的好学生。
“昭华,快走呀!
下雨了!”
同桌招呼她。
昭华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一把有些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黄色油纸伞。
这是爸爸去年去南方出差给她带回来的,伞面上画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她宝贝得紧。
刚走到教学楼门口,冰冷的雨气就扑面而来。
秋雨己经淅淅沥沥地下大了,在地上汇成无数细小的水流。
不少没带伞的孩子挤在屋檐下,等着家人来接。
“我爸爸今天要验收新设备,说好了让我自己回去的。”
昭华小声对自己说,语气里带着一点自己能独立完成任务的骄傲。
她撑开小黄伞,小心翼翼地走进雨幕,尽量避开积水深的地方,白色的塑料凉鞋很快就被打湿了。
从学校到家属楼,要穿过大半个红星机械厂。
高耸的烟囱一如既往地吐着白烟,巨大的厂房里传出机床运转的轰鸣声,这些声音和景象对于在厂里长大的昭华来说,如同呼吸一样自然。
工人们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工装,车把上挂着铝制饭盒,叮当作响地从她身边掠过,溅起细小的水花。
“张伯伯好。”
“王阿姨下班啦?”
她熟稔地和认识的叔叔阿姨打招呼,得到一片“昭华真乖”、“老陆家这闺女真懂事”的称赞。
越是靠近家屬区,昭华心里越是升起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
今天是她的生日。
爸爸早上出门时,偷偷塞给她两颗大白兔奶糖,还眨眨眼说晚上妈妈会做她最爱吃的红烧排骨,还有一个“惊喜”。
会是什么惊喜呢?
是她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新华字典》,还是那盒漂亮的水彩笔?
她加快了些脚步,小黄伞在灰蒙蒙的雨幕中,像一朵明亮而温暖的移动小花。
与此同时,红星机械厂厂长办公室内,气氛却与窗外的秋雨一般冰冷凝滞。
厂长陆永刚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西十出头的年纪,身材挺拔,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戴一副黑框眼镜,书卷气中带着技术干部特有的严谨和执拗。
此刻,他面前摊开着一份财务报表和几份原材料采购单。
他对面,坐着副厂长赵昌明。
赵昌明比陆永刚年长几岁,身材微胖,脸上总是挂着和气的笑容,但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睛里,偶尔会闪过精明的光。
他是厂里的老资格,人脉很广。
“永刚,你看,这批进口特种钢材的采购,手续上是有点瑕疵,但也是为了赶生产任务嘛。
当时你带队在德国考察,厂里急需,是我特批的。
价格是比计划高了一点,但市场行情如此,我们也是没办法。”
赵昌明笑着递过一支烟,被陆永刚抬手挡了回去。
“老赵,”陆永刚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他指着报表上的一个数字,“这不是高了一点。
这笔款项,比当时报备的计划价高出了百分之西十。
还有,这批钢材的入库记录和实际使用车间的领料记录,对不上。
有将近十吨的差额,不翼而飞了。”
他拿起另一份文件:“还有这件事。
上个月报废处理的那批旧机床,资产评估报告上的残值估值,低得离谱。
但我查过,同期隔壁市机械厂处理的同型号设备,成交价是我们评估价的三倍还多。
经办人,也是你。”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冻结了。
窗外的雨声变得格外清晰。
赵昌明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他收起香烟,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语气也变得冷淡下来:“永刚,你这是什么意思?
怀疑我老赵中饱私囊?
我赵昌明在红星厂干了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现在国家鼓励搞活经济,有些灵活变通的手段,也是为了厂子好。
你这样上纲上线,是要寒了老同志们的心啊!”
“灵活变通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
陆永刚猛地一拍桌子,霍地站起身,胸膛因愤怒而微微起伏,“这是国家的财产!
是全厂工人辛辛苦苦创造的价值!
十吨特种钢材,你知道价值多少外汇吗?
那些被低价处理的设备,差价又进了谁的口袋?
老赵,你现在跟我去纪委,把这些问题说清楚!”
赵昌明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眼神变得冰冷而锐利。
他不再伪装,冷笑一声:“陆永刚,你真要做得这么绝?
一点情面都不讲?”
“原则问题,没有情面可讲!”
陆永刚态度坚决。
“原则?”
赵昌明嗤笑,“好,好一个讲原则的陆大厂长!
那你就别怪我不讲情面了!”
他猛地站起来,摔门而去。
门“砰”的一声巨响,震得窗玻璃都在嗡鸣。
陆永刚独自站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越来越密的雨丝,心中掠过一丝不安,但更多的是愤怒和痛心。
他从未想过,自己如此信任的副手、多年的同事,竟会做出这种事。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准备拨给厂纪委。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针对他和他家庭的、早己精心编织好的罗网,正在骤然收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