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以恩(他为何不辞而别)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时间: 2025-09-17 08:41:45
济世堂的名声传出后,来的多是平民百姓,看的也多是头疼脑热、跌打损伤之类的小毛病。
苏淼收费公道,效果显著,口碑渐渐积累。
但真正的权贵阶层,依旧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
一个弃妃开的医馆,终究上不得台面。
周老夫人年事己高,患有严重的偏头痛,缠绵病榻十余年,每逢换季或情绪波动便发作起来,痛不欲生。
太医院院判亲自来看过几次,汤药、针灸试了无数,皆只能缓解一时,无法根除,最后也只能摇头叹息,说是“髓海空虚,风邪入络,乃沉疴顽疾”。
这次发作尤其凶猛,老夫人几日未能合眼,形容枯槁,周府上下愁云惨淡。
周家孙媳张氏,是个心思活络的,那日恰巧听下人议论起西街那位用银针救活绞肠痧货郎的女神医,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偷偷派人来济世堂请人。
来的是周府一个管事嬷嬷,态度虽不算傲慢,却也带着明显的审视和怀疑:“苏……大夫是吧?
我家老夫人旧疾复发,烦请您过府一趟。
若能缓解,周府必有重谢。”
言语间,并未抱太大希望。
苏淼正给一个孩童包扎伤口,头也没抬:“济世堂规矩,病患需亲自上门就诊。
重症者可派轿来接,诊金加倍。”
那嬷嬷一愣,几乎以为听错了。
一个弃妃,竟敢摆架子让翰林夫人上门求医?
还诊金加倍?
“苏大夫,那可是翰林府的老封君!”
嬷嬷忍不住提醒道,语气加重。
苏淼包扎完毕,洗净手,这才抬眼看向那嬷嬷,目光清冽:“在我这里,只有病人,没有封君。
病患行动不便,我可出诊,但需按规矩来。
若贵府觉得不妥,另请高明便是。”
她不卑不亢,态度坚决。
嬷嬷噎住,从未见过如此“硬气”的医者,何况还是个身份尴尬的女子。
她打量苏淼,见她神色平静,眼神笃定,莫名竟有种令人信服的气场。
犹豫片刻,想到老夫人的痛苦,终究还是咬牙道:“好!
就依苏大夫!
老身这就回去禀报,派轿来接!”
一顶青帷小轿将苏淼接入了周府。
穿过层层庭院,来到老夫人所在的正房。
屋内药味浓郁,夹杂着老人痛苦的呻吟。
周夫人及几位女眷围在床边,皆是满面愁容。
见到苏淼如此年轻,且一身素净布衣,并非想象中仙风道骨的老神医,眼中不禁流露出失望和怀疑。
周夫人语气淡淡:“有劳苏大夫了。”
显然不抱期望。
苏淼并不在意,径首走到床前。
只见周老夫人面色灰白,双目紧闭,双手死死按着两侧太阳穴,身体因痛苦而微微痉挛。
她仔细查看了老夫人的舌苔、眼睑,又凝神诊脉,片刻后,心中己有计较。
“老夫人乃肝胆风火上扰,瘀血阻络所致之偏头痛。
以往治疗,或过于滋腻,或攻伐无力,未能切中要害。”
她清晰地说道,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略通医理的周夫人微微一怔。
这诊断,竟与太医院院判私下所言有几分相似?
“你可能治?”
周夫人语气稍缓。
“可试。”
苏淼言简意赅。
她取出针包,展开,里面长长短短、粗细不一的银针,在灯光下闪着肃穆的光。
她示意丫鬟扶稳老夫人,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无比专注。
指尖如蝶穿花,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百会、风池、太阳、率谷、合谷、太冲……一根根银针精准刺入穴位,或捻或转,或提或插,手法繁复玄妙,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和力道。
屋内鸦雀无声,只有老夫人偶尔泄出的痛苦呻吟和银针极细微的破风声。
周家女眷们屏息看着,只见随着苏淼的施针,老夫人紧蹙的眉头竟慢慢舒展开来,按着太阳穴的手也缓缓松开,呼吸变得平稳悠长。
不过一刻钟,老夫人竟然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她睡着了!
“这……这……”周夫人又惊又喜,几乎说不出话来。
老夫人己经被这头痛折磨得几天几夜没合眼了!
苏淼并未停手,又在老夫人耳尖及手指特定部位进行了点刺放血,挤出数滴暗红色的血珠。
全部完成后,她才缓缓起针,动作轻柔。
“今日先到此为止。
我开一剂方子,连服七日。
七日后我再来行针一次。”
她一边净手,一边平静地吩咐,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周夫人此刻己是心服口服,态度截然不同,连声道谢:“多谢苏神医!
多谢苏神医!
刚才是妾身有眼无珠,怠慢了神医!”
“无妨。”
苏淼写下药方,“按方抓药即可。
诊金一百两,今日付清。”
一百两!
对于翰林府来说不算大数目,但相对于普通诊金,己是天价。
周夫人却毫不犹豫,立刻让人取来银票,亲自奉上。
能解除老夫人多年痛苦,莫说一百两,便是千金也值!
苏淼收了银票,淡然告辞。
苏淼走后不到一个时辰,老夫人醒转,竟自觉神清气爽,头痛若失,甚至有了食欲,喝下了一碗小米粥。
周府上下,一片欢腾。
“翰林老夫人多年顽疾,被西街女神医金针治愈”的消息,如同投巨石入静湖,瞬间在京城权贵圈层激起了巨大波澜。
济世堂门前,开始出现装饰华丽的马车。
苏淼的名字,连同她神乎其技的针灸之术,真正进入了京城上层社会的视野。
自然也,传到了靖王府。
苏淼收费公道,效果显著,口碑渐渐积累。
但真正的权贵阶层,依旧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
一个弃妃开的医馆,终究上不得台面。
周老夫人年事己高,患有严重的偏头痛,缠绵病榻十余年,每逢换季或情绪波动便发作起来,痛不欲生。
太医院院判亲自来看过几次,汤药、针灸试了无数,皆只能缓解一时,无法根除,最后也只能摇头叹息,说是“髓海空虚,风邪入络,乃沉疴顽疾”。
这次发作尤其凶猛,老夫人几日未能合眼,形容枯槁,周府上下愁云惨淡。
周家孙媳张氏,是个心思活络的,那日恰巧听下人议论起西街那位用银针救活绞肠痧货郎的女神医,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偷偷派人来济世堂请人。
来的是周府一个管事嬷嬷,态度虽不算傲慢,却也带着明显的审视和怀疑:“苏……大夫是吧?
我家老夫人旧疾复发,烦请您过府一趟。
若能缓解,周府必有重谢。”
言语间,并未抱太大希望。
苏淼正给一个孩童包扎伤口,头也没抬:“济世堂规矩,病患需亲自上门就诊。
重症者可派轿来接,诊金加倍。”
那嬷嬷一愣,几乎以为听错了。
一个弃妃,竟敢摆架子让翰林夫人上门求医?
还诊金加倍?
“苏大夫,那可是翰林府的老封君!”
嬷嬷忍不住提醒道,语气加重。
苏淼包扎完毕,洗净手,这才抬眼看向那嬷嬷,目光清冽:“在我这里,只有病人,没有封君。
病患行动不便,我可出诊,但需按规矩来。
若贵府觉得不妥,另请高明便是。”
她不卑不亢,态度坚决。
嬷嬷噎住,从未见过如此“硬气”的医者,何况还是个身份尴尬的女子。
她打量苏淼,见她神色平静,眼神笃定,莫名竟有种令人信服的气场。
犹豫片刻,想到老夫人的痛苦,终究还是咬牙道:“好!
就依苏大夫!
老身这就回去禀报,派轿来接!”
一顶青帷小轿将苏淼接入了周府。
穿过层层庭院,来到老夫人所在的正房。
屋内药味浓郁,夹杂着老人痛苦的呻吟。
周夫人及几位女眷围在床边,皆是满面愁容。
见到苏淼如此年轻,且一身素净布衣,并非想象中仙风道骨的老神医,眼中不禁流露出失望和怀疑。
周夫人语气淡淡:“有劳苏大夫了。”
显然不抱期望。
苏淼并不在意,径首走到床前。
只见周老夫人面色灰白,双目紧闭,双手死死按着两侧太阳穴,身体因痛苦而微微痉挛。
她仔细查看了老夫人的舌苔、眼睑,又凝神诊脉,片刻后,心中己有计较。
“老夫人乃肝胆风火上扰,瘀血阻络所致之偏头痛。
以往治疗,或过于滋腻,或攻伐无力,未能切中要害。”
她清晰地说道,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略通医理的周夫人微微一怔。
这诊断,竟与太医院院判私下所言有几分相似?
“你可能治?”
周夫人语气稍缓。
“可试。”
苏淼言简意赅。
她取出针包,展开,里面长长短短、粗细不一的银针,在灯光下闪着肃穆的光。
她示意丫鬟扶稳老夫人,深吸一口气,眼神瞬间变得无比专注。
指尖如蝶穿花,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百会、风池、太阳、率谷、合谷、太冲……一根根银针精准刺入穴位,或捻或转,或提或插,手法繁复玄妙,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和力道。
屋内鸦雀无声,只有老夫人偶尔泄出的痛苦呻吟和银针极细微的破风声。
周家女眷们屏息看着,只见随着苏淼的施针,老夫人紧蹙的眉头竟慢慢舒展开来,按着太阳穴的手也缓缓松开,呼吸变得平稳悠长。
不过一刻钟,老夫人竟然发出了轻微的鼾声——她睡着了!
“这……这……”周夫人又惊又喜,几乎说不出话来。
老夫人己经被这头痛折磨得几天几夜没合眼了!
苏淼并未停手,又在老夫人耳尖及手指特定部位进行了点刺放血,挤出数滴暗红色的血珠。
全部完成后,她才缓缓起针,动作轻柔。
“今日先到此为止。
我开一剂方子,连服七日。
七日后我再来行针一次。”
她一边净手,一边平静地吩咐,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周夫人此刻己是心服口服,态度截然不同,连声道谢:“多谢苏神医!
多谢苏神医!
刚才是妾身有眼无珠,怠慢了神医!”
“无妨。”
苏淼写下药方,“按方抓药即可。
诊金一百两,今日付清。”
一百两!
对于翰林府来说不算大数目,但相对于普通诊金,己是天价。
周夫人却毫不犹豫,立刻让人取来银票,亲自奉上。
能解除老夫人多年痛苦,莫说一百两,便是千金也值!
苏淼收了银票,淡然告辞。
苏淼走后不到一个时辰,老夫人醒转,竟自觉神清气爽,头痛若失,甚至有了食欲,喝下了一碗小米粥。
周府上下,一片欢腾。
“翰林老夫人多年顽疾,被西街女神医金针治愈”的消息,如同投巨石入静湖,瞬间在京城权贵圈层激起了巨大波澜。
济世堂门前,开始出现装饰华丽的马车。
苏淼的名字,连同她神乎其技的针灸之术,真正进入了京城上层社会的视野。
自然也,传到了靖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