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灵根怎么了,迟早坑死你们(孙凡陈亮)最新章节列表_孙凡陈亮)废灵根怎么了,迟早坑死你们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废灵根怎么了,迟早坑死你们)
第一章 图书馆里的 “公式与散文” 之争九月的午后,阳光把图书馆的木质书架晒得暖融融的,混着旧书页特有的油墨味,飘在靠窗的那张桌子上空。苏晚抱着她的数学错题本刚坐下,椅子还没焐热,江叙拎着黑色帆布包走了过来 —— 帆布包侧面印着 “物理竞赛集训营” 的白色字样,边角磨得有些发白,是去年学校组织的活动留下的。他把包往桌上一放,金属拉链碰撞的声响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格外清晰。苏晚抬头看了眼,正好对上江叙的目光:他的睫毛不算长,但眉骨高,眼神落在人身上时总带着点 “没耐心” 的锐利,像解物理题时盯着电路图的样子。
“班主任说的互助,从今天开始?” 江叙先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调子,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他的物理错题本。本子是深蓝色封皮,封面上用银色笔写了个 “叙” 字,笔画利落,像他写的公式。苏晚 “嗯” 了一声,把自己的数学错题本推过去。她的本子是浅杏色的,封面上贴着一片压平的银杏叶,叶尖有点卷边,是去年秋天在操场捡的。“我看了你的语文试卷,作文扣了 18 分,主要是比喻太生硬,还有审题偏了。” 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从试卷上剪下来的作文片段,是江叙写的 “时间像秒表,走得很快”,旁边被苏晚用红笔标了句:“可以改成‘时间像图书馆里的阳光,悄悄移过书页时,连影子都没留下’。”江叙扫了眼那行批注,眉头瞬间皱起来。
他伸手把苏晚的数学错题本拉到自己面前,翻开第一页,指着一道解析几何题的步骤:“你这辅助线画得像散文,绕了三行还没到重点。
解析几何要的是逻辑,不是‘这条线像从云端垂下来的’这种废话。”苏晚的脸一下子红了。
那道题旁边的批注是她昨天写的,当时盯着辅助线看了半天,觉得它斜斜的样子像雨天的电线,就随手记了下来。她不服气地把江叙的物理错题本拉过来,翻到中间一页 —— 那是道电路压轴题,步骤写得密密麻麻,唯独第七行留了片空白,页脚还沾着点浅褐色的痕迹,凑近闻能闻到淡淡的药味,像医院走廊里的味道。
“那你这第七行为什么空着?” 苏晚指着空白处,声音比刚才高了点,“解物理题不应该完整吗?留着空白算什么?”江叙的指尖突然顿了一下,像是被问住了,又像是不想回答。他把错题本往回拉了拉,合上封面,语气冷了点:“我的解题习惯,不用你管。先把你的数学补好,别到时候联考拖后腿。”“你才拖后腿!” 苏晚也来了气,把自己的笔记本往桌上一拍,“你的作文要是再跑题,就算物理考满分,总分也上不去!
”两人的声音不算大,但图书馆太静,周围几个同学都抬了头。就在这时,班主任李老师抱着一摞作业本走了过来,敲了敲他们的桌子:“吵什么?我让你们来互助,不是来吵架的。”她把作业本放在桌上,指了指江叙的物理错题本,又指了指苏晚的数学本:“江叙,你的语文作文要是能赶上苏晚的一半细腻;苏晚,你的物理要是能有江叙一半的逻辑,你们俩都能进年级前十。” 顿了顿,李老师的语气沉了下来,“下次联考,你们俩的总分加起来必须进年级前五十。要是没到,就一起去教务处抄校规,抄到我满意为止。”说完,李老师转身走了,留下两人对着桌上的错题本,气氛尴尬得像解不出的压轴题。苏晚盯着江叙的深蓝色错题本,刚才闻到的药味又飘了过来。她想起昨天放学时,在学校门口看见江叙提着一个浅青色的保温桶,桶上贴着张便签,上面写着 “奶奶的晚饭”,字迹和他写公式的笔锋很像。江叙也在看苏晚的杏色错题本,封面上的银杏叶被阳光照得透亮。他刚才翻本子时,不小心瞥见了夹在里面的半张纸 —— 是手写的小说片段,开头写着 “教室里的夕阳落在男生的草稿纸上,他正在画电路,笔尖划过的地方,像落了星星”,字迹娟秀,和苏晚写的数学批注一模一样。“先补数学吧。” 过了一会儿,江叙先开口,把物理错题本推到一边,拿起苏晚的数学本,“这道解析几何,辅助线应该这么画。” 他从笔袋里掏出一支黑色水笔,在草稿纸上画了条直线,“你看,连接这个顶点和焦点,直接用椭圆的定义,不用绕弯子。”苏晚凑过去看,阳光刚好落在江叙的手背上,他的手指很长,骨节分明,握笔的姿势很稳。
她突然想起刚才自己写的比喻,忍不住小声说:“可这条线真的很像雨天的电线啊……”江叙的笔顿了一下,抬头看了她一眼。阳光从他的发梢漏下来,在他眼底投了点细碎的光斑,刚才的锐利好像淡了点。“随便你怎么想,” 他说,语气却软了点,“但解题步骤必须按逻辑来。”苏晚 “哦” 了一声,从笔袋里掏出红色荧光笔,在江叙画的辅助线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星星:“那我记下来,‘像电线的辅助线’,这样我能记住。”江叙没说话,只是低头继续写步骤,嘴角却悄悄勾了一下 —— 他第一次觉得,数学题旁边加个奇怪的比喻,好像也没那么讨厌。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晃了晃,阳光移过桌面,落在两人的错题本上,把深蓝色和浅杏色的封面,叠成了一片温柔的影子。
第二章 晚霞与电路的秘密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刚响,教室里的人就陆陆续续走光了。
苏晚把数学错题本摊在桌上,又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浅粉色的笔记本 —— 封面印着小朵的桂花,是妈妈上个月送她的作文素材本。她刚把笔帽拔开,就见江叙拎着帆布包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两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给你的。” 江叙把纸递过来,是他手抄的物理公式手卡,字写得又快又工整,每个公式旁边都画了小小的示意图:串联电路画成一排小圆圈,像教室里的座位;并联电路画成分叉的线条,旁边标了句 “像从走廊分去不同教室的路”。
苏晚愣了一下,接过手卡时指尖碰到了江叙的指腹,他的手比她的凉一点,带着刚从外面回来的寒气。“你…… 特意给我抄的?” 她小声问,把卡片夹进错题本里,刚好夹在那道 “像电线的辅助线” 题旁边。“不然你上课又要走神。” 江叙说着,拉开椅子坐下,把自己的语文试卷摊开,“昨天你说我作文比喻生硬,怎么改?
” 他的语气还是淡淡的,但苏晚能听出一点认真 —— 之前他提到语文,总带着点不耐烦,像在解一道 “没必要的附加题”。苏晚眼睛亮了亮,把作文素材本推过去:“你看,我记了很多晚霞的样子,比如今天傍晚的,是橘粉色的,像把棉花糖揉碎了撒在天上,还有昨天的,是淡紫色的,边缘裹着点金,像奶奶缝衣服的线。
” 她翻到一页画着小太阳的笔记,“写作文不用硬搬‘时间像秒表’,可以写‘晚自习的钟声响时,晚霞刚好漫过教室的窗,把你的物理公式染成了暖红色’,这样就有画面了。”江叙盯着那行字,又抬头看向窗外 —— 天已经暗下来了,只剩西边一点淡淡的橘色。他想起刚才来教室的路上,确实看到了晚霞,只是那时候满脑子都在想明天要给奶奶买的降糖药,没心思多看。“这样…… 能得高分吗?
” 他问,声音比刚才低了点,像在确认一件 “没把握的事”。“肯定能!” 苏晚点头,把素材本往他那边推了推,“明天晚自习后,我们去操场看晚霞吧?我教你怎么观察,怎么把看到的写下来。”江叙犹豫了一下,指尖在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上划了划,最后 “嗯” 了一声。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每天都留到八点半。江叙教苏晚画电路时,会把复杂的电路图拆成 “教室座位表”:“你看,这个电阻就像坐在第三排中间的同学,电流要从他旁边过,不能绕远路;这个电容像靠窗的空位,电流可以暂时停在这里。
” 苏晚听着听着,就不再觉得电路是 “一堆看不懂的符号”,甚至能在草稿纸上画出 “带座位号的电路图”。苏晚帮江叙改作文时,会拉着他去操场。
傍晚的风很软,带着操场边梧桐树的香味,晚霞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你昨天画的并联电路?” 苏晚指着天上的云,“分叉的地方刚好对着操场的旗杆,像电流分去不同的路。” 江叙顺着她指的方向看,真的觉得那朵云像电路图,他掏出手机,把云拍了下来,存在相册里,备注是 “作文素材”—— 这是他第一次给 “非物理相关” 的东西写备注。
变故是在周五晚上来的。那天补完课,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豆大的雨点砸在教室的窗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苏晚翻遍了书包,也没找到伞,急得蹲在地上翻来翻去 —— 妈妈今天加班,让她自己回家,这么大的雨,根本走不了。
“我送你。” 江叙的声音从头顶传来,苏晚抬头,看见他把帆布包顶在头上,手里拿着一件灰色的校服外套,“我家离这近,先送你到小区门口。”苏晚没来得及拒绝,就被江叙拉着冲进了雨里。他把外套披在她肩上,外套上有淡淡的洗衣粉味,混着一点她熟悉的药味。两人挤在一件外套下,走在教学楼的屋檐下,雨丝被风吹得落在脸上,有点凉。走到校门口时,苏晚突然瞥见江叙的帆布包侧袋里,露出了一张白色的纸 —— 是医院的缴费单,上面写着 “糖尿病并发症检查”,名字是 “江秀兰”,后面跟着一串数字,末尾的 “386 元” 看得很清楚。
她心里一动,想起第一次在图书馆闻到的药味,想起江叙总在周末下午请假,想起他错题本页脚的浅褐色痕迹。“你……” 苏晚刚想开口问,江叙却突然把一个暖手宝塞到她手里 —— 是粉色的,上面印着小兔子,应该是女生用的,“我同桌的,他让我帮忙带回去,你先拿着暖手,别感冒了。” 他说着,把帆布包往身后藏了藏,“雨小了点,我送你到前面的公交站。”苏晚握着暖手宝,指尖传来暖暖的温度。她没再问,只是把外套往江叙那边拉了拉,让他也能挡住点雨。
公交站的灯是暖黄色的,照在两人身上,雨丝在灯光下像细弱的银线。车来的时候,苏晚把外套递还给江叙:“明天…… 你要是有事,补课可以推迟的。
” 她看着江叙的眼睛,认真地说,“我自己也能看电路题。”江叙接过外套,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公交车开远的时候,苏晚从车窗里往后看,看见江叙还站在公交站的灯下面,手里拿着那个粉色的暖手宝,像握着一团小小的光。回到家,苏晚把江叙的物理公式手卡拿出来,在每一张卡片的背面,都写上了一句小小的话:“串联电路要手拉手,就像下雨天要一起撑伞”“电容可以存电流,就像暖手宝能存温度”。她把卡片夹回错题本,又翻到那道留着空白第七行的物理题,用铅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桂花糕 —— 她记得妈妈说过,低糖的桂花糕适合糖尿病患者吃,明天她要学做,带给江叙的奶奶。而江叙回到家时,奶奶已经睡了。他把帆布包里的降糖药放在桌上,又拿出那个粉色的暖手宝 —— 其实这是他上周在文具店买的,看见是粉色的,就想起苏晚的浅杏色错题本,鬼使神差地买了下来。他把暖手宝充电,放在奶奶的床头,又翻开苏晚的作文素材本,翻到那页写着 “晚霞染公式” 的笔记,在旁边用铅笔写了句:“今天的晚霞,像你画的并联电路。”窗外的雨还在下,落在窗台上,像轻轻的脚步声。两个房间的灯,一个暖黄,一个浅白,都亮到了很晚。
第三章 夏栀的应援文与陆衍的工具箱周一的数学课,夏栀又在偷偷写应援文。
她把笔记本藏在数学书下面,笔尖飞快地动着:“哥哥今天的舞台像小太阳,灯光落在他身上时,连汗滴都在闪!” 她写得入迷,没注意到后排的陆衍正盯着她的笔记本 —— 刚才老师让同桌互相检查作业,夏栀把数学练习册推过来时,笔记本露出来了一角,上面的 “哥哥”“舞台” 看得清清楚楚。“喂,” 下课铃响时,陆衍突然戳了戳夏栀的后背,声音压得很低,“你上课写这个,不怕被老师抓?
” 他手里还拿着一个旧旧的工具箱,上面贴着几张彩色的贴纸,是社区老人给他的 —— 上周他帮张奶奶修好了收音机,张奶奶把孙子的贴纸送了他一张。
夏栀吓了一跳,赶紧把笔记本合上,回头瞪着陆衍:“要你管!我写我的,又没影响你。
” 她知道陆衍 —— 江叙的室友,成绩在班里中下游,每天放学都背着工具箱往社区跑,班里有人说他 “穷得只能靠修家电赚零花钱”,夏栀之前没怎么跟他说过话,觉得 “他和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陆衍没生气,只是把工具箱放在桌上,打开给她看:里面的螺丝刀、扳手都擦得很亮,还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面记着 “李爷爷:台灯接触不良,换了开关”“王奶奶:电风扇不转,加了润滑油”。
“我帮社区老人修家电,” 他看着夏栀,认真地说,“他们年纪大了,不会弄这些。
”夏栀愣了一下,盯着那个笔记本 —— 字迹歪歪扭扭的,但每一条都记得很清楚,后面还画了小小的对勾。她突然想起上周,妈妈让她给隔壁的独居奶奶送水果,奶奶家里的台灯坏了,她只会说 “您找物业吧”,现在想想,陆衍做的事,好像比自己 “写应援文” 有用多了。“那…… 你想怎么样?” 夏栀的语气软了点,她怕陆衍告诉老师,毕竟她的数学成绩已经够差了,再被老师批评,妈妈肯定要生气。
陆衍挠了挠头,把数学练习册推过去 —— 上面的题大多空着,只有几道简单的选择题写了答案。“我帮你保密,” 他说,“但你要帮我补数学,还有…… 教我写便签。” 他指着工具箱里的笔记本,“我想给老人们写‘家电使用指南’,但我写的话太生硬了,他们看不懂。
”夏栀看着陆衍的练习册,又看了看他手里的便签本,突然觉得这交易还挺划算。“行,” 她点头,把自己的数学练习册拿出来,“先从函数开始,我教你怎么画图像,你要是听不懂,就把它当成‘哥哥舞台的灯光变化图’,比如一次函数是直线,像追光灯的光线;二次函数是抛物线,像舞台的弧度。
”陆衍眼睛亮了亮 —— 他最头疼函数,觉得 “一堆 x 和 y 像天书”,但夏栀这么一说,他好像有点懂了。“那你教我写便签,要写得像‘给哥哥的应援词’一样暖,” 他说,“比如‘这个按钮要轻轻按,就像给家电说早安’。”夏栀忍不住笑了 —— 这还是她第一次觉得,数学和 “写应援文” 能扯上关系。她掏出笔,在便签本上写了句:“亲爱的爷爷 / 奶奶,使用电饭煲时,先按这个‘小太阳’按钮就是红色的那个,等它跳起来,饭就熟啦,记得要趁热吃哦~”陆衍看着那行字,嘴角也勾了起来。他把便签折好,放进工具箱里,又拿出数学练习册:“那现在教我函数吧,我肯定能学会。”接下来的几天,夏栀和陆衍每天午休都在教室补课。夏栀教陆衍数学时,会把知识点编成 “应援口诀”:“合并同类项,就像把同个粉丝团的人凑在一起,不能混;因式分解,就像把哥哥的舞台分成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 陆衍听得很认真,还会在笔记本上画小小的 “粉丝团” 和 “舞台环节”,记知识点记得比以前快多了。陆衍帮夏栀 “练手” 写便签时,会带她去社区。
夏栀第一次见到张奶奶 —— 那个送陆衍贴纸的老人,奶奶握着她的手,说 “谢谢你帮陆衍写便签,我现在看指南,就像看小孙女写的信”,还给她塞了块桂花糕。
夏栀咬着桂花糕,觉得比自己买的 “明星周边” 甜多了 —— 这是她第一次觉得,“被需要” 比 “追星星” 更开心。周五那天,数学小测,夏栀居然考了 78 分 —— 比上次多了 20 分。她拿着试卷跑去找陆衍,陆衍也拿着一张便签过来,上面写着:“夏栀老师,谢谢你教我数学,我今天帮李爷爷修好了电熨斗,他说我的便签写得比以前暖多了!”夏栀看着便签,又看了看陆衍手里的工具箱,突然觉得,这个学期的 “意外收获”,好像比她追的明星还珍贵。第四章 空白的第七行与未说出口的话联考前三天的早读课,苏晚把热好的牛奶放在江叙的座位上时,手指顿了一下 —— 那座位是空的,桌面干净得没有一点笔迹,连他常放的深蓝色错题本都没在。她心里咯噔一下,拿出手机发消息:“今天不来补课吗?” 消息发出去,像石沉大海,直到午休都没收到回复。苏晚抱着物理错题本,把教学楼附近的地方都找了一遍:图书馆靠窗的老位置,只有摊开的杂志;操场边的梧桐树下,只有掉落的黄叶;甚至连社区诊所门口,都没看见那个熟悉的灰色身影。直到下午放学,苏晚绕路去了市医院 —— 上周她在江叙的缴费单上看到过地址,抱着 “试试看” 的念头往住院部走,刚到二楼走廊,就看见江叙坐在长椅上,头靠在墙上,闭着眼睛,脸色比平时白了不少。他脚边放着那个浅青色的保温桶,帆布包敞开着,里面露出一瓶没开封的降糖药。“江叙?” 苏晚轻轻喊了一声,江叙猛地睁开眼,看到她时,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赶紧把帆布包拉上。“你怎么来了?
” 他站起来,声音有点哑,“我…… 我奶奶今天复查,我来陪她。
”苏晚往病房里看了一眼,透过半开的门,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躺在床上,手上扎着输液管,床头柜上放着一个苹果,旁边是江叙的物理错题本,第七行的空白处,被人用铅笔轻轻画了个小圆圈。“奶奶…… 还好吗?” 她小声问,不敢靠太近,怕打扰到老人休息。“老毛病了,没大事。” 江叙避开她的目光,把保温桶提起来,“我要去给奶奶热饭,你先回去吧,明天…… 明天补课再说。” 他说着,转身就往楼梯口走,脚步比平时快了点,像是在躲什么。苏晚站在原地,看着江叙的背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 —— 她明明想问 “你是不是很累”“要不要帮忙”,却什么都没说出口。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物理错题本,翻开那道留着空白第七行的题,指尖在空白处轻轻划了划,突然觉得那片空白,像江叙没说出口的话,藏着她看不懂的重量。
第二天早上,江叙还是没来。苏晚刚把物理公式手卡拿出来,林知夏就走了过来,手里捏着一张折得皱巴巴的纸,“啪” 地放在苏晚桌上:“你还在等江叙啊?别等了,他早就想放弃你这个‘拖油瓶’了。”苏晚低头一看,那张纸是物理竞赛的报名表,上面签着江叙的名字,报名日期是上周 —— 就是他们一起在操场看晚霞的那天。
“他报了竞赛,下周就要初赛,” 林知夏的声音带着点刻意的轻描淡写,“你以为他真的愿意花时间帮你补物理?不过是应付班主任罢了。现在竞赛要开始了,他当然没空理你。”苏晚的指尖攥得发白,报名表上的字迹和江叙写公式的笔锋一模一样,连 “叙” 字的最后一笔都带着同样的利落。她想起江叙缺课的这两天,想起他在医院门口的慌乱,想起他错题本里的空白第七行 —— 原来那些 “一起冲前五十” 的话,都只是她的错觉。午休时,苏晚在图书馆找到了江叙。他坐在靠窗的位置,正在写竞赛题,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睫毛投下淡淡的影子,看起来专注又平静,好像完全忘了 “互助” 这回事。苏晚走过去,把浅杏色的错题本放在他面前,扉页上 “一起冲前五十” 的字迹,被她用铅笔浅浅划了一道,像一道没愈合的伤口。
“错题本还给你,” 苏晚的声音有点哑,“联考我自己准备就好,不耽误你竞赛了。
” 她说完,没等江叙反应,转身就走 —— 她怕再待一秒,眼泪就会掉下来。
江叙愣在原地,看着桌上的错题本,指尖碰了碰那道浅浅的划痕。他想喊住苏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