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骂我苏贼婆,反手带他们致富苏玉娘顾大川完本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免费阅读全村骂我苏贼婆,反手带他们致富(苏玉娘顾大川)
时间: 2025-09-17 08:49:42
林默的指尖在书页上悬了足有三息,指缝里嵌着的树皮屑是昨夜劈柴时嵌进去的,深褐如陈年的痂。
他盯着书页上那个“气”字,笔画像条蜷着的小蛇,忽然觉得指尖发麻——方才丹田那缕暖意,绝不是饿极了的幻痛。
腹中空得发紧,胃壁贴着脊梁骨,磨得他想蜷起来。
可比起这磨人的饿,心口那股悬着的慌更难熬,像晒在绳上的湿衣,滴滴答答坠着不明不白的重量。
院角的芦花鸡扯着嗓子啼,声线劈了叉,隔壁二柱被惊得哭了半声,奶气混着鼻音,又被他娘拍着哄睡了。
这些往日里嫌聒噪的声响,此刻倒成了救命的绳——至少证明他还醒着,还能听见这人间的动静。
他闭了眼,试着把心神往下沉。
像小时候摸鱼,得屏住气盯着水底的草,一点一点等鱼露出影子。
脑子里过的是《基础引气诀》的字句,他不识字,却把每一页的笔画都刻进了皮肉里。
那些字歪歪扭扭,有的被虫蛀了个洞,有的沾着褐色的水渍,旁人瞧着就是堆废纸,他却认得清——哪个字像他劈过的老槐树疤,哪个字像弟弟生前画的小狗。
尤其是“心静如水,气自归源”,被他摩挲得纸页发毛,昨夜却只品出满嘴铁锈味。
整整一夜,他盘着腿坐在炕头,学着书里的法子调息。
后腰硌在炕沿的木棱上,疼得钻心;腿麻得像灌了铅,每根筋都在抽。
他拼命想“引气”,像在浑水里捞鱼,越是使劲抓,越是捞着满手泥。
云游子塞书给他时,咳着血笑,说“小子,五灵根咋了?
天道饿不死瞎家雀”,可他现在连“气”的影子都摸不着,倒快被饿死死了。
他低头瞅手,掌心老茧厚得能刮下层土,指节肿着,是常年握柴刀磨的。
拇指那道裂口还没好,结的痂被他昨夜抠破了,渗着点血珠。
这双手,春天刨过地,夏天摸过鱼,秋天为邻居张婶抬过病床,冬天裹着破布劈柴——唯独没碰过“修仙”这种天上的事。
山外的传闻他听货郎说过,张家村有娃被仙师看中,踩着剑飞了;李家坳出了个修士,能呼风唤雨。
可那些事,离青石村比黑风岭还远,离他林默,比云还远。
爹娘走那年他十二,弟弟没熬过十三岁的冬天。
他守着三间土屋,两亩薄田,日子像屋檐下的冰棱,一天天化,化得土墙都斑驳了。
不是没想过走,可黑风岭的狼啸能传三里地,官道上的兵痞比狼还凶。
他只能守着,守着屋里弟弟画的小狗,守着爹娘坟头的野蒿。
首到七日前,云游子倒在他家门口。
那老道士穿件破道袍,胡子上结着冰,塞给他这本书时,手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拿着……看你顺眼……” 还留了半块麦饼,硬得能硌掉牙。
那饼现在还揣在怀里,贴着心口,凉得像块石头。
他没吃,不是舍不得,是怕一吃,老道士的话就成了泡影。
只要饼还在,他就得信,就得等。
扶着墙起身时,腿麻得他踉跄了一下,手按在墙上,沾了满掌白霜。
屋里冷得像冰窖,灶台的余温早散了,他没去生火,拎起门后那只豁口陶碗,推门出去了。
天刚蒙蒙亮,草叶上的露水重得很,他走过去,裤脚扫过草尖,露珠簌簌往下掉,打湿了鞋面。
蹲在院角那丛野薄荷前,他盯着叶片上悬着的一滴露。
水珠圆滚滚的,映着微亮的天光,风过处就晃,偏不肯落,像他这两天悬着的心。
忽然就想起书里那句“天地有息,万物承之”,先前只当是让他别瞎折腾,此刻看着这滴水,心里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撞——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地有高低;气往上走,是不是因为……本就该顺着走?
他昨夜拼了命地“引”,像强拉着牛耕地,牛不肯动,他偏要拽,结果只能扯断缰绳。
可气这东西,或许就像院里的鸡,你越追,它越飞;你蹲在原地不动,它倒敢凑过来啄你手上的糠。
那要是……不追呢?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后颈的汗毛都竖了。
把陶碗往地上一搁,他学着书里的样子盘腿坐下,后背靠着土墙。
墙是夯土的,冻得冰凉,寒气顺着脊梁骨往上爬,他却没动。
眼睛闭着,耳朵敞得大大的:芦花鸡又在叫,这次离得近,像是就在院门口;东边王屠户家的猪哼唧了两声;风刮过屋檐,卷着点柴火的烟味;还有自己的心跳,咚,咚,慢得像漏了的钟……这些声音,这些气味,他都让它们进来,不拦,也不抓。
他试着不想“我要修仙”,不想“五灵根是不是废物”,就当自己是院角那块被雨水冲得发白的石头,是墙根那丛野薄荷,是这片地里随便哪样不会说话、不会着急的东西。
呼吸慢慢沉了下去。
一次,又一次。
肚子还在叫,像有只小老鼠在啃。
他不管了。
脑子里那根绷了一夜的弦,竟松了些,像被露水打湿的棉线。
就在他快要盹过去的时候,小腹深处,忽然窜出一丝热流。
细得像纺线,轻得像羽毛,却带着点痒,像夏天趴在胳膊上的小虫子,爬得他浑身一麻。
它从丹田那处冒出来,慢慢滑到脐下三寸,顿了顿,像只怯生生的小兽,又缩了回去。
整个过程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到,可他清清楚楚地“觉”着了——不是用眼睛,是用骨头缝里的知觉。
他僵着没动,眼皮都没颤一下,连呼吸都保持着原来的节奏。
他想起小时候抓鸟,越是屏住气,鸟才越敢落进陷阱。
就这么坐着,像块石头,像棵草。
檐角的破铃铛被风拂得叮铃响,三两声后又歇了。
半炷香的功夫,那丝热流又来了。
这次稳了些,走的路径也清楚了些,像个熟门熟路的孩子,在他身体里慢慢逛。
他还是没去追,也没去拦,就那么“看着”它走。
来就来,走就走,他只在心里默默记着它拐了几个弯,过了哪道“坎”。
三回,西回。
每一次来,都比前一次多撑了那么一瞬。
像黑夜里第一次擦亮的火柴,明明灭灭的,可只要你不慌着去吹,不忙着去碰,它就能多烧那么一小会儿,把周围照得亮一点。
他忽然就笑了,嘴角扯动时,才发现自己的脸冻得发僵。
这不是抢,是等。
就像等雨,得看云色;等风,得听树响;等麦子抽穗,得耐着性子盼着日头,盼着夜里的露水。
你越急,它越躲;你守着,安安稳稳地守着,它自会来。
睁开眼时,天己经亮透了。
阳光斜斜地照在薄荷叶子上,那滴悬了许久的露水终于落了,砸在土里,连个响儿都没留下,却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他低头看自己的手,还是那双粗糙的手,掌纹里嵌着洗不掉的泥,指甲缝里的树皮屑还在。
可刚才那几趟,他分明“走”过一条看不见的路,像摸着黑走过自家院子,闭着眼也知道哪块砖是松的,哪根柴是圆的。
这不是梦。
站起身时,裤子沾了露水和泥土,洇出些灰痕。
膝盖有点僵,他捶了两下,径首回屋,把陶碗冲了冲,舀了半碗井水。
水冰得像淬了寒,他仰头灌下去,冰得牙床发麻,却顺着喉咙滑下去,在空荡的胃里激起一阵痉挛。
那痉挛过后,竟透出点说不出的清爽,像压了许久的石头被挪开了。
他走到炕边拿起《基础引气诀》,纸页脆得像枯叶,边角卷得像风干的荷叶,他翻得却稳。
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而是顺着记忆,让整段口诀在心里慢慢淌——像春天的溪水过石滩,慢是慢,却顺了。
重新盘腿坐下,调整好姿势,呼吸放平。
这次没急着去找那股气,先让自己“定”在这儿——在这土屋里,在这硬炕上,在这具饿了许久、累了许久的身体里。
他知道自己还是饿,还是累,还是那个在青石村都没人多看两眼的砍柴少年。
他也知道五灵根是废根,是修仙界的笑柄,是别人成仙路上垫脚的石头。
他更知道前面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河,还有能一口把他吞下去的虎狼,他一个都打不过。
可他也知道,云游子咳着血塞书给他时,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老道士说:“我这辈子没看错过人。”
从昨夜到今晨,他没辜负那束光。
不是飞升,不是成仙,不是开光结丹。
就是那么一丝热,一缕气,一条看不见的线,真真切切从他身体里穿了过去。
它来了。
它也认了他。
他从怀里摸出那半块麦饼,灰黄色的,干硬得裂了缝,边缘还沾着点他的体温。
没吃,也没塞回去,就这么捏着,指尖能触到粗粮的糙感,像摸着老道士那件破道袍的布面。
然后他轻声说:“我不是为了长生。”
声音很轻,像风吹过麦秸,又像对着空气许诺。
“我是为了……让你躺在坟里时,能笑着说‘看吧,我没看错’。”
说完,把饼重新揣回怀里,按了按,像是要把那句承诺也按进骨血里。
闭上眼,再次调息。
这次没问能不能成。
只问自己,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呼吸渐渐匀了,像檐下滴落的水,不急不缓。
小腹处又泛起熟悉的暖意。
那丝气像是得了应允,竟主动从丹田游了出来,沿着方才记熟的路径缓缓前行,不再是摇曳的火苗,倒像条认了主的小蛇,稳稳地在经脉里穿行。
经过手腕时,带起一阵酥麻,像春雪化在草尖,又像种子在土里拱出了芽。
林默的指尖微微颤了一下,不是因为紧张,是因为那缕气经过心口时,他忽然想起云游子塞给他书的那天,老道士咳着血笑:“修仙修仙,先修个‘信’字。”
他信了。
这天清晨,青石村的炊烟刚升起时,没人知道,那个总蹲在墙角晒太阳的砍柴少年,身体里正走着一条通往天际的路。
而那条路的起点,不过是一个饿极了的少年,和他不肯辜负的一句承诺。
他盯着书页上那个“气”字,笔画像条蜷着的小蛇,忽然觉得指尖发麻——方才丹田那缕暖意,绝不是饿极了的幻痛。
腹中空得发紧,胃壁贴着脊梁骨,磨得他想蜷起来。
可比起这磨人的饿,心口那股悬着的慌更难熬,像晒在绳上的湿衣,滴滴答答坠着不明不白的重量。
院角的芦花鸡扯着嗓子啼,声线劈了叉,隔壁二柱被惊得哭了半声,奶气混着鼻音,又被他娘拍着哄睡了。
这些往日里嫌聒噪的声响,此刻倒成了救命的绳——至少证明他还醒着,还能听见这人间的动静。
他闭了眼,试着把心神往下沉。
像小时候摸鱼,得屏住气盯着水底的草,一点一点等鱼露出影子。
脑子里过的是《基础引气诀》的字句,他不识字,却把每一页的笔画都刻进了皮肉里。
那些字歪歪扭扭,有的被虫蛀了个洞,有的沾着褐色的水渍,旁人瞧着就是堆废纸,他却认得清——哪个字像他劈过的老槐树疤,哪个字像弟弟生前画的小狗。
尤其是“心静如水,气自归源”,被他摩挲得纸页发毛,昨夜却只品出满嘴铁锈味。
整整一夜,他盘着腿坐在炕头,学着书里的法子调息。
后腰硌在炕沿的木棱上,疼得钻心;腿麻得像灌了铅,每根筋都在抽。
他拼命想“引气”,像在浑水里捞鱼,越是使劲抓,越是捞着满手泥。
云游子塞书给他时,咳着血笑,说“小子,五灵根咋了?
天道饿不死瞎家雀”,可他现在连“气”的影子都摸不着,倒快被饿死死了。
他低头瞅手,掌心老茧厚得能刮下层土,指节肿着,是常年握柴刀磨的。
拇指那道裂口还没好,结的痂被他昨夜抠破了,渗着点血珠。
这双手,春天刨过地,夏天摸过鱼,秋天为邻居张婶抬过病床,冬天裹着破布劈柴——唯独没碰过“修仙”这种天上的事。
山外的传闻他听货郎说过,张家村有娃被仙师看中,踩着剑飞了;李家坳出了个修士,能呼风唤雨。
可那些事,离青石村比黑风岭还远,离他林默,比云还远。
爹娘走那年他十二,弟弟没熬过十三岁的冬天。
他守着三间土屋,两亩薄田,日子像屋檐下的冰棱,一天天化,化得土墙都斑驳了。
不是没想过走,可黑风岭的狼啸能传三里地,官道上的兵痞比狼还凶。
他只能守着,守着屋里弟弟画的小狗,守着爹娘坟头的野蒿。
首到七日前,云游子倒在他家门口。
那老道士穿件破道袍,胡子上结着冰,塞给他这本书时,手抖得像秋风里的枯叶:“拿着……看你顺眼……” 还留了半块麦饼,硬得能硌掉牙。
那饼现在还揣在怀里,贴着心口,凉得像块石头。
他没吃,不是舍不得,是怕一吃,老道士的话就成了泡影。
只要饼还在,他就得信,就得等。
扶着墙起身时,腿麻得他踉跄了一下,手按在墙上,沾了满掌白霜。
屋里冷得像冰窖,灶台的余温早散了,他没去生火,拎起门后那只豁口陶碗,推门出去了。
天刚蒙蒙亮,草叶上的露水重得很,他走过去,裤脚扫过草尖,露珠簌簌往下掉,打湿了鞋面。
蹲在院角那丛野薄荷前,他盯着叶片上悬着的一滴露。
水珠圆滚滚的,映着微亮的天光,风过处就晃,偏不肯落,像他这两天悬着的心。
忽然就想起书里那句“天地有息,万物承之”,先前只当是让他别瞎折腾,此刻看着这滴水,心里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撞——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地有高低;气往上走,是不是因为……本就该顺着走?
他昨夜拼了命地“引”,像强拉着牛耕地,牛不肯动,他偏要拽,结果只能扯断缰绳。
可气这东西,或许就像院里的鸡,你越追,它越飞;你蹲在原地不动,它倒敢凑过来啄你手上的糠。
那要是……不追呢?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后颈的汗毛都竖了。
把陶碗往地上一搁,他学着书里的样子盘腿坐下,后背靠着土墙。
墙是夯土的,冻得冰凉,寒气顺着脊梁骨往上爬,他却没动。
眼睛闭着,耳朵敞得大大的:芦花鸡又在叫,这次离得近,像是就在院门口;东边王屠户家的猪哼唧了两声;风刮过屋檐,卷着点柴火的烟味;还有自己的心跳,咚,咚,慢得像漏了的钟……这些声音,这些气味,他都让它们进来,不拦,也不抓。
他试着不想“我要修仙”,不想“五灵根是不是废物”,就当自己是院角那块被雨水冲得发白的石头,是墙根那丛野薄荷,是这片地里随便哪样不会说话、不会着急的东西。
呼吸慢慢沉了下去。
一次,又一次。
肚子还在叫,像有只小老鼠在啃。
他不管了。
脑子里那根绷了一夜的弦,竟松了些,像被露水打湿的棉线。
就在他快要盹过去的时候,小腹深处,忽然窜出一丝热流。
细得像纺线,轻得像羽毛,却带着点痒,像夏天趴在胳膊上的小虫子,爬得他浑身一麻。
它从丹田那处冒出来,慢慢滑到脐下三寸,顿了顿,像只怯生生的小兽,又缩了回去。
整个过程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到,可他清清楚楚地“觉”着了——不是用眼睛,是用骨头缝里的知觉。
他僵着没动,眼皮都没颤一下,连呼吸都保持着原来的节奏。
他想起小时候抓鸟,越是屏住气,鸟才越敢落进陷阱。
就这么坐着,像块石头,像棵草。
檐角的破铃铛被风拂得叮铃响,三两声后又歇了。
半炷香的功夫,那丝热流又来了。
这次稳了些,走的路径也清楚了些,像个熟门熟路的孩子,在他身体里慢慢逛。
他还是没去追,也没去拦,就那么“看着”它走。
来就来,走就走,他只在心里默默记着它拐了几个弯,过了哪道“坎”。
三回,西回。
每一次来,都比前一次多撑了那么一瞬。
像黑夜里第一次擦亮的火柴,明明灭灭的,可只要你不慌着去吹,不忙着去碰,它就能多烧那么一小会儿,把周围照得亮一点。
他忽然就笑了,嘴角扯动时,才发现自己的脸冻得发僵。
这不是抢,是等。
就像等雨,得看云色;等风,得听树响;等麦子抽穗,得耐着性子盼着日头,盼着夜里的露水。
你越急,它越躲;你守着,安安稳稳地守着,它自会来。
睁开眼时,天己经亮透了。
阳光斜斜地照在薄荷叶子上,那滴悬了许久的露水终于落了,砸在土里,连个响儿都没留下,却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他低头看自己的手,还是那双粗糙的手,掌纹里嵌着洗不掉的泥,指甲缝里的树皮屑还在。
可刚才那几趟,他分明“走”过一条看不见的路,像摸着黑走过自家院子,闭着眼也知道哪块砖是松的,哪根柴是圆的。
这不是梦。
站起身时,裤子沾了露水和泥土,洇出些灰痕。
膝盖有点僵,他捶了两下,径首回屋,把陶碗冲了冲,舀了半碗井水。
水冰得像淬了寒,他仰头灌下去,冰得牙床发麻,却顺着喉咙滑下去,在空荡的胃里激起一阵痉挛。
那痉挛过后,竟透出点说不出的清爽,像压了许久的石头被挪开了。
他走到炕边拿起《基础引气诀》,纸页脆得像枯叶,边角卷得像风干的荷叶,他翻得却稳。
不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而是顺着记忆,让整段口诀在心里慢慢淌——像春天的溪水过石滩,慢是慢,却顺了。
重新盘腿坐下,调整好姿势,呼吸放平。
这次没急着去找那股气,先让自己“定”在这儿——在这土屋里,在这硬炕上,在这具饿了许久、累了许久的身体里。
他知道自己还是饿,还是累,还是那个在青石村都没人多看两眼的砍柴少年。
他也知道五灵根是废根,是修仙界的笑柄,是别人成仙路上垫脚的石头。
他更知道前面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河,还有能一口把他吞下去的虎狼,他一个都打不过。
可他也知道,云游子咳着血塞书给他时,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老道士说:“我这辈子没看错过人。”
从昨夜到今晨,他没辜负那束光。
不是飞升,不是成仙,不是开光结丹。
就是那么一丝热,一缕气,一条看不见的线,真真切切从他身体里穿了过去。
它来了。
它也认了他。
他从怀里摸出那半块麦饼,灰黄色的,干硬得裂了缝,边缘还沾着点他的体温。
没吃,也没塞回去,就这么捏着,指尖能触到粗粮的糙感,像摸着老道士那件破道袍的布面。
然后他轻声说:“我不是为了长生。”
声音很轻,像风吹过麦秸,又像对着空气许诺。
“我是为了……让你躺在坟里时,能笑着说‘看吧,我没看错’。”
说完,把饼重新揣回怀里,按了按,像是要把那句承诺也按进骨血里。
闭上眼,再次调息。
这次没问能不能成。
只问自己,下一步该往哪儿走。
呼吸渐渐匀了,像檐下滴落的水,不急不缓。
小腹处又泛起熟悉的暖意。
那丝气像是得了应允,竟主动从丹田游了出来,沿着方才记熟的路径缓缓前行,不再是摇曳的火苗,倒像条认了主的小蛇,稳稳地在经脉里穿行。
经过手腕时,带起一阵酥麻,像春雪化在草尖,又像种子在土里拱出了芽。
林默的指尖微微颤了一下,不是因为紧张,是因为那缕气经过心口时,他忽然想起云游子塞给他书的那天,老道士咳着血笑:“修仙修仙,先修个‘信’字。”
他信了。
这天清晨,青石村的炊烟刚升起时,没人知道,那个总蹲在墙角晒太阳的砍柴少年,身体里正走着一条通往天际的路。
而那条路的起点,不过是一个饿极了的少年,和他不肯辜负的一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