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显眼包从全网黑到封神(苏晚星苏晚星)全本免费小说阅读_全文免费阅读娱乐圈显眼包从全网黑到封神苏晚星苏晚星
第一章:旧梦难温永和七年的雪下得特别早,才刚入冬,皇城的琉璃瓦就被覆上了一层素白。
沈青禾跪在长门宫冰冷的石板上,透过破旧的窗棂望着外面纷纷扬扬的雪花。
她已经记不清这是被贬到冷宫的第几个年头,只记得入宫那年她十六岁,如今鬓角已生了白发。“娘娘,添件衣裳吧。”老宫女芸娘捧着件褪色的斗篷过来,声音沙哑,“炭火又用完了,内务府说今年严寒,各宫份例都减半。”青禾微微一笑,眼角细纹浅浅:“无妨,我还不冷。”她怎会不冷?长门宫年久失修,四面漏风,冬日里比外面还要冻上三分。但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自从那年被人诬陷毒害皇子,从贵妃之位一落千丈,她就知道往后的日子不会好过。芸娘叹了口气,为她系好斗篷:“方才我去领份例时,听说...皇上又要选秀了。”青禾的手微微一颤,面上却不动声色:“是吗?那是好事。”“听说这次选的秀女中,有个与娘娘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芸娘,”青禾轻声打断,“去煮些热茶来吧。
”老宫女自知失言,躬身退下。空荡的殿内只剩青禾一人,她缓缓走到铜镜前,望着镜中憔悴的容颜。曾几何时,她是六宫中最得宠的妃子,皇上曾赞她“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如今镜中人两鬓斑白,眼眸无光,哪还有当年半分风采?
窗外忽然传来脚步声,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沈氏接旨——”青禾怔了怔,忙整理衣襟跪下。来的是皇上身边的大太监李德全,他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手捧锦盒。
“皇上口谕:今岁严寒,特赐长门宫沈氏银丝炭两筐,棉被两床,锦缎两匹,以示天恩。
”青禾愣住了,一时竟忘了谢恩。这些年来,长门宫如同被遗忘的角落,莫说皇上的赏赐,就是份例也常常克扣。今日这是...李德全示意小太监将东西放下,上前一步低声道:“沈娘娘,皇上前日翻看旧画,见了您的画像,问起了您的情况。
”青禾的心猛地一跳,面上却依然平静:“有劳公公代我谢恩。”李德全点点头,又道:“皇上今夜可能会来长门宫,请娘娘早做准备。”说罢,一行人如来时般悄然离去。
青禾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芸娘闻声赶来,见着赏赐又听说了消息,喜极而泣:“娘娘!
皇上终于想起您了!快,快梳洗打扮!”长门宫顿时忙碌起来。
芸娘翻出箱底珍藏多年的胭脂水粉,虽然早已干结,却还是细心化开;又找出件虽然旧却依然看得出当年华美的宫装,仔细熏香。
青禾任由她们摆布,心中却五味杂陈。她想起入宫初年,皇上与她恩爱非常,曾执手许诺“一生一世一双人”;想起那个未来得及出世就夭折的孩儿;想起被人诬陷时,皇上那冰冷失望的眼神...夜幕降临,长门宫破天荒地点起了久违的烛火。青禾端坐镜前,芸娘为她梳起当年最得宠时的发式。“娘娘依旧美如当年。”芸娘哽咽道。青禾望着镜中,胭脂掩盖了憔悴,烛光柔和了皱纹,恍惚间似乎真的回到了十年前。更鼓敲过三响,外面终于传来脚步声。芸娘惊喜地望去,却见来的不是皇上,而是李德全。李德全面色尴尬,低声道:“皇上本已启驾,途中经过新晋的赵才人宫中,听琴声动人,便...便改道了。
皇上让老奴传话,说改日再来看望娘娘。”长门宫顿时寂然。芸娘手中的梳子“啪”地落地,断成两截。青禾静静地坐着,良久,轻轻道:“有劳公公了。”李德全不敢多留,匆匆离去。
芸娘忍不住落泪:“娘娘...”“下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青禾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当殿内只剩一人时,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雪还在下,将皇城染成一片素白。
她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个雪夜,皇上冒着大雪来到她宫中,只为告诉她御花园的梅花开了,想与她共赏。那时他握着她的手呵气取暖,笑说:“朕愿与青禾年年岁岁共赏雪。
”青禾轻轻推开窗,寒风裹着雪花扑面而来。她取出枕下珍藏多年已经发黄的香囊,那是皇上当年所赠,里面装的不是香料,而是他亲手摘下的梅花花瓣。岁月流逝,花瓣早已碎成尘埃,只剩一抹残香。她将香囊投入风中,看它被雪花卷远,轻声吟道:“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第二章:恩断长门那一夜,长门宫的烛火燃到天明。青禾独坐镜前,看烛泪堆叠,一如她心中淤积多年的苦楚。
镜中人眉眼依旧,却再无当年神采。她缓缓抬手,卸去钗环,青丝披散而下,已见霜白。
“娘娘,天快亮了,歇会儿吧。”芸娘悄步进来,声音里带着哽咽。青禾却恍若未闻,只怔怔望着镜中。许久,她轻声道:“芸娘,你说他今夜听的是怎样的琴声?
”芸娘扑通跪下:“娘娘莫要伤怀,皇上明日定会来的。”青禾微微一笑,那笑却比哭更令人心碎:“他不会来了。十年前不会,如今更不会。
”她起身走向妆台最底层的抽屉,取出一把古琴。琴身已显陈旧,弦也松了,但依稀可见昔日的精美。“这是皇上赐的‘凤鸣琴’吧?”芸娘惊讶道,“奴婢记得娘娘当年一曲《凤求凰》,让皇上连听三遍都不愿离去。”青禾指尖轻抚琴弦,哑涩的音符断续而出。“取松香来。”芸娘连忙取来松香,青禾仔细为琴弦保养调试。
当第一个清越的音符从指下流出时,她闭上了眼睛。琴声起初生涩,渐渐流畅,最终如泣如诉,回荡在冷宫寂寥的殿宇中。那是一曲《长门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废长门宫,千金求相如作赋,终不得武帝回心转意。琴声呜咽,如人私语。
芸娘早已泪流满面,殿外几个值守的小太监也不禁驻足聆听。曲至高潮,琴弦忽断,青禾指尖渗出血珠,滴落在琴身上,如红梅落雪。她却不觉得痛,只怔怔望着那血迹,忽的笑起来:“好,好,断得好。”次日清晨,青禾发起高热。芸娘急得团团转,连去太医院请了三次太医,却只来了个年轻的医官。“沈娘娘这是忧思过度,又染风寒,需静心调养。”医官开了方子,却面露难色,“只是这几味药...”芸娘会意,掏出最后一点私蓄塞给医官:“求大人行个方便。”医官推辞不过,低声道:“不是我不肯帮忙,是太医院有吩咐,长门宫的用药...需特别请示。
”芸娘如遭雷击,呆立当场。青禾在病中昏沉,时睡时醒。恍惚间,仿佛回到初入宫那年,皇上在梅林中执起她的手:“朕得青禾,如得至宝。”又恍惚见那年小产,皇上守在床前日夜不离,亲喂汤药。最痛是那年被人诬陷毒害皇子,皇上冰冷的目光如刀似剑:“朕待你不薄,为何如此狠毒?”她欲辩无言,证据确凿,百口莫辩。“皇上...臣妾没有...”她在病中呓语,眼角泪痕未干。三日后,青禾病情稍愈,能起身走动了。她却越发沉默,常常整日望着窗外一株枯梅发呆。这日黄昏,忽然外面喧哗起来。芸娘惊喜地跑进来:“娘娘!皇上驾到!”青禾怔了怔,却不见喜色,只缓缓起身整理衣襟。皇上进来时,带着一身寒气。他看起来老了些,眉宇间有疲惫之色。
“都退下。”他挥手屏退左右。殿内只剩二人相对。皇上的目光落在青禾苍白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复杂情绪。“朕...近日才知你病了。”他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青禾垂眸:“劳皇上挂心,已无大碍。”一阵沉默。皇上踱步至窗前,望着那株枯梅:“这梅树还是当年你我一同种下的。”“是,十七年前的正月十六。
”青禾轻声答。皇上转身,眼中似有波澜:“你还记得。”“臣妾记得许多事。”青禾抬头,目光平静如水,“记得皇上曾说过,愿与青禾年年岁岁共赏雪。
”皇上避开了她的目光:“近日朝务繁忙...”“皇上,”青禾忽然跪下,“臣妾有一事相求。”“你说。”“求皇上准许臣妾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皇上大惊:“你说什么?”青禾叩首不起:“臣妾居长门宫十载,早已看破红尘。
唯愿余生祈福皇上江山永固,再不涉尘世纷扰。”皇上默然良久,终于长叹一声:“你终究是恨朕。”青禾抬头,泪光闪烁却不让落下:“臣妾不敢。
只求一清净处,安度余生。”“准。”皇上转身,声音低沉,“朕会命人重修静心庵,让你...”“不必,”青禾打断,“寻常庵堂即可,不必特殊照顾。”皇上深深看她一眼,终是拂袖而去。青禾保持叩首的姿势,直到脚步声远去,才缓缓抬头,面上已无悲喜。
芸娘冲进来,泪如雨下:“娘娘何苦如此!
皇上明明已有回心转意之意...”青禾轻轻摇头:“芸娘,镜破难圆,覆水难收。
有些东西,断了就是断了。”三日后,旨意下:准沈氏青禾出家静心庵,带发修行。
离宫那日,又下大雪。青禾一身素衣,不饰钗环,一步步走出长门宫。经过梅林时,她驻足片刻。红梅映雪,一如当年初遇时节。她伸手折下一枝梅,轻轻别在衣襟上,而后头也不回地向宫门外走去。宫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将前半生的荣宠与悲欢都关在了里头。
前方,一辆简陋的马车等候在雪中,将载她驶向不可知的未来。青禾最后回望一眼巍峨宫墙,轻声道:“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第三章:恩断长门续马车在雪地里吱呀前行,碾过皇城青石板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青禾端坐车中,面容平静如水。那枝红梅在她素衣上格外刺目,仿佛心口渗出的血。芸娘在一旁低声啜泣:“娘娘何苦...静心庵苦寒,不比长门宫好多少...”青禾不语,只轻轻抚过梅花花瓣。她想起昨夜,芸娘跪求与她同去,她本不愿,终究心软。这深宫中,唯此一人真心待她。车帘忽被风吹起,街市喧嚣入耳。小贩叫卖,孩童嬉戏,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青禾微微一怔,她已十年未见宫外世界。“停一下。”她忽然道。车夫勒马。青禾望见路边一老妪正在卖粥,热气腾腾的白雾在寒风中袅袅升起。“芸娘,去买两碗粥来。”芸娘惊讶地看了她一眼,忙下车去买。不多时端回两碗热粥,粥里撒了葱花,香气扑鼻。青禾接过,慢慢吃着。
粥很烫,暖意从喉间一直落到心底。她忽然想起,入宫前,家门口也有个卖粥的老婆婆,她每日清晨都要喝一碗才去学堂。“真好喝。”她轻声道,眼角有泪光一闪而逝。
马车继续前行,渐渐驶出城区,山路崎岖起来。静心庵在城郊山上,是个香火不旺的小庵堂。
抵达时已是傍晚。庵门简陋,匾额上“静心庵”三字已有些斑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