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大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一
1 、 能 熟练用 剪刀,并知道剪刀的作用和特点。
2 、 幼儿尝试创新剪落叶。
3 、 学会对称剪法。
剪刀 彩色的纸张 胶水
1 、 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有什么变化?(水果熟了、天气变凉爽了、树叶飘落下来了 ---------- )
2 、 教师出示一片已经剪好的落叶。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落叶的颜色和特征。
3 、 教师示范剪落叶。
先拿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纸,对折,在纸上画出叶子的半部分,在沿着线条剪下。打开就是一张美丽的落叶。
教师着重讲解画落叶的方法:画树叶的时候,要画出落叶的特点:有细细叶柄,宽宽的叶面,尖尖的叶角。
4 、 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帮助动手操作比较弱的幼儿。
5 、 幼儿作品评价。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二
1、有目的地观察树叶上不同的颜色,感知秋天树叶色彩的变化。
2、尝试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拓印。
1、黑色卡纸,淡黄、橘黄、咖啡、淡绿、大红等水粉色,小毛笔。
2、两个盒子:一盒各种树叶、一个准备放置已拓印过的树叶的空盒。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冬天来了,大树上还留着最后几片树叶,准备和我们告别,看,它们来了。(出示不同的树叶)
1.逐一让幼儿说出不同的树叶像我们生活中的某一物品。
2.分辨这些树叶有哪些颜色?寻找桌上相应颜色的颜料?
二、引导幼儿探索树叶拓印的方法
1.观察教师示范。
”(请幼儿摸一摸感受背面的叶脉)
(2)现在树叶要选择喜欢的颜色(红色),思考在树叶的正面沾上颜色,还是在树叶的背面沾上颜色呢?(背面)
,不要留空白。
颜色,怎么办呢?(幼儿出主意)再换个地方印一印吧!(引导幼儿把树叶朝不同的方向印)
2.请数位幼儿分别尝试换一种颜色,来玩一玩,其他幼儿一起讲步骤。
3.共同数一数我们已经拾了几片树叶。
三、模拟游戏——拾落叶
拾落叶喽!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拾的落叶数量多,颜色也多。
1.每人拿一张黑色卡纸,带着它去选一个喜欢的颜色。
2.在拓印中思考操作步骤。
3.如果手有些脏,用毛巾擦一擦,再带着纸找其他颜色继续拓印。
四、分享交流
找一找谁拾的落叶多,谁用的颜色最好看,谁印得最清楚,发现大家都是树叶的好朋友。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三
2.练习目测数群,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的数。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
学习目测一部分,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难点:
能较快地目测5以内的数群。
经验准备:
能目测简单数群物质准备:
学具:
标有5、6、7、8点子卡片的布条若干,点子排列如图1;标有5、6、7、8朵花的纸袋若干,如图2。
场地:
带幼儿到园内落叶较多的大树下。
一、练习按点子数捡落叶。
1.老师:"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落了一地,好美啊。我们来玩一个捡落叶的游戏吧。(出示带点子卡片的布条)请小朋废看清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就捡几片叶子,再用布条把叶子捆成一捆。"。
2.幼儿自选点卡,目测卡片上的数群,听音乐捡落叶。
二、检查点卡和树叶的匹配情况讨论:你们怎么知道卡片上有几个点子的?你发现怎么数速度最快?(重点学习"接数"的方法,即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练习按接着数的方法捡落叶鼓励幼儿多次取不同卡片,捡、捆扎树叶,比一比谁捡得又对又快。
1.出示4只贴花纸袋,请幼儿给纸袋编号(如图2)。
2.请幼儿将刚才捆扎的树叶,放入与其对应数字的纸袋中。
延伸活动请孩子们把落叶带回教室,放在区角继续练习数数,也可进行手工粘贴等活动。
本次数学活动,教师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中的落叶进行了数数练习,自然地渗透了环境教育。整个活动以"捡落叶"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趣味性极强。最后的"装袋"游戏既检查了幼儿的数物匹配能力,也让幼儿再次练习了目测数群后接着数的方法。孩子门边听音乐边捡落叶,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问的情感。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四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多声部的合奏。
1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及头饰若干,碰铃,双响筒,铃鼓,响板,塑料圈8个。
2。音乐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部分:“我是一片小落叶”
1。在风的音乐声中,幼儿扮演小落叶,在场地中间随意的做些动作。
2。幼儿入座休息,随师一起看看还有一些落叶住进了新房子里。
二.基本部分:“数落叶”
1.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
(1)。出现十六宫格,利用小落叶在格子中的自由摆放,让幼儿练习拍节奏(可拍手、跺脚、弹舌……);如图所示:
横着拍的节奏为:
竖着拍的节奏为:
(3)。游戏:小落叶回家。
8个塑料圈一字摆开,代表小落叶的‘家。一次请8名幼儿,游戏开始,“小落叶”们自由在场地间玩耍,当听到信号(如鼓声停)马上回家,即站在塑料圈中,每个圈最多可以站两个人,也可以空着。站好后,请其他小朋友有节奏的数落叶;换人后,游戏可重新开始。
节奏为:
2.幼儿创编节奏,并选择打击乐器进行表现。
(3)。在《剪羊毛》的音乐声中,小组齐奏;
(4)。全体一起随《卖报歌》的音乐,用打击乐合奏,形成多声部的节奏合奏。
三。结束部分:拾落叶。
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师站在圈里扮数落叶的人,歌曲开始,全体幼儿有节奏的拍手,数落叶人每唱片时,轻拍一位小朋友的肩,被拍者到圈中扮飞舞的小落叶自由动作,唱完最后一句,数落叶人开始捉落叶,被捉到的离开场地,活动自然结束。
附:歌曲《数落叶》。
1=f2/4。
1111353122227275。
一片二片三片树叶,四片五片六片落叶。
111135315544321。
七片八片九片落叶,飘呀飘呀落下来。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五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体现的意境优美。
2、能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歌,对树叶大胆的展开联想、进行仿编。
3、感受万物和谐、融洽的状态,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幼儿、教师走进大自然,组织秋游,感受秋天的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以及植物的影响。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中落叶图片等相关内容)。拍摄相关幼儿秋游照片。落叶有关资料。音乐等。
三、活动过程。
1、课件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出示有关秋游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引起幼儿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说自己观察到了秋天的变化。引出秋天落叶的变化。
2、图片支持,理解诗歌内容。
(1)讲述诗歌开始部分,运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情境。出示图片“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提问:“你觉得小叶子们都会随着秋风飘到哪里?他们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教师依次播放树叶落在沟里,小蚂蚁爬过来;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落在院子里,小燕子飞过来等。
3、诗歌欣赏,感受作品优美。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朗诵诗歌引导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4、幼儿分组加动作朗诵诗歌。师幼共同朗诵诗歌。
5、创设情境,体验仿编乐趣。
引导幼儿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又会遇到谁?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说一说。
设立红树叶组、黄树叶组,两组队伍挑战。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创编、纺编诗歌。
6、参与游戏,重温诗歌意境。
在音乐中,教师带领幼儿开启小火车观看落叶的旅行,并且扮演落叶落到了屋顶上,花丛里,山上的动作等等。进一步欣赏落叶的变化。感受诗歌所体验的意境美。
7、活动延伸,拓展学习空间。
1、鼓励幼儿回家收集各种落叶,并且和自己的家长制作精美的落叶粘贴画,投入各个活动区。
2、语言区里进行诗歌再创编,引导幼儿从树叶到瓜果再到气候,层层递进,激发创作欲望。
3、表演区里用树叶制作服饰,幼儿随音乐在表演区大胆表演翩翩起舞。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六
1、在游戏 活动中,鼓励幼儿观察树叶不同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在看标记、做标记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仔细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能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分类。
活动难点:
看标记,进行多维的分类。
1、黄色与绿色大树模型四棵布置场地,录音机、音乐磁带、树叶标记。
2、黄绿两种颜色的树叶,分别是光滑、锯齿两种轮廓。
3、黄绿两色的五角星,课前贴在幼儿手背上。
一、模仿律动,激发幼儿活动愿望
播放音乐《秋叶》,幼儿听音乐自由的模仿树叶飘落的动作。
二、拾树叶、送树叶,感知分类
第一次拾树叶:每人挑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先说说你拾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再看轮廓标记房树叶。
小结:树叶宝宝的特征应该和标记上的树叶一样。
第二次拾树叶:请幼儿按照自己手背上的五角星颜色拾一片相同颜色的树叶送回“家”,并进行验证。
小结:有相同特征的树叶宝宝可以住在一个家里。
第三次拾树叶:提要求,按两维特征分类。幼儿进行操作。
三、做标记,体验树叶的多维特征
师生共同探索给树叶做标记,然后幼儿按标记特征送树叶表表回家。(结束活动)
数学活动“落叶宝宝的家”是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组织的活动,在设计活动时,我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特征,并用游戏化的语言,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探索事物的基本特征,尝试分类。由于我以有趣的、幼儿喜欢的事情拾树叶为切入,巧妙沟通感情,自然导入,使幼儿带着欢乐、求知、好奇的心态进入学境,所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知识,培养了能力。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七
1、幼儿用书、教学图卡;
2、雪花片5个(2个红色、3个黄色)
一、雪花片
1、师:"今天老师发现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听话,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漂亮的雪花片。"
2、师:"我们怎样把这5个雪花片按颜色分成两组?红色雪花片有多少个?"
3、师:"5个雪花片去掉2个红色雪花片,还剩几个黄色雪花片?"(小结:将总数分为两部分,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去掉总数中的一部分用"一"来表示(出示符号卡)。)
二:排队
1、师:"老师请5个小朋友来前面站成一排,请你们按顺序报数。"
3、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小朋友们再见!"数学《秋天的落叶》活动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以游戏为中心,以玩游戏的方式上的,在游戏中让孩子了解去掉可以用"-"号表示。从孩子的特征和性别之分利用符号玩游戏,从而让孩子学习分合型减法和掌握这符号的意思。整体来说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流程比较顺;从孩子的操作上来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的减法。
虽说这一节课从传统的方式上说,我的目标是达到了;但是我也有疑问,以游戏这种方式上5的减法会不会太简单了,我是不是还没跳出传统的说教的方式?目的性太强呢?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这是我上完课之后的第一想法。后来我想,让孩子从游戏中理解"去掉"的意思,按自己的意愿设计这个"去掉"的符号,可能会让孩子对"-"这个符号的理解更深刻。
但在这个活动中有一点值得我反思的就是:活动中我虽然有与孩子一起实践再操作,不过整个活动的过程都是我说的比较多,我牵着孩子的杯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如讲解为什么要用减法。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另外,因为活动中要完成算式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运用什么形式让孩子探索会更好,让孩子探索操作的过程理解分合型减法、消去型减法。不断的反思能最快的提升我们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落叶的教案语言大班篇八
1、尝试运用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表现侧面人捡落叶的场景。
2、感受秋天的美,体会和好朋友一起捡落叶的快乐。
表现侧面人
尝试表现不同动态。
幼儿有捡落叶的经验、ppt、背景纸。
1、说说秋天的美。
师:秋天到,秋风吹,你们觉得秋天美吗?美在哪里?
2、说说捡落叶。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关注人物“低头弯腰”
——师: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师:你们仔细看他们是怎么捡的?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行对比判断
——师:他们俩谁在认真地捡落叶?为什么?
——师:头和身体有什么不一样?
——利用可移动的教具来演示。
(左边小朋友的头是侧面的,身体是直直的;右边小朋友的头也是侧面的,但是眼睛看着地上,身体是弯着腰的……)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关注画面布局
师:你在捡落叶时,其他小朋友在干嘛呢?
(有的在草地上,有的在树林里,还有的在树背后。有的在近处,有的在远处,有的挨得近,有的离得远。)
1、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注意构图。
先画出捡落叶的自己,再画出自己的好朋友,接着让你和你的好朋友穿上好看的衣服,最后添画一些落叶。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根据情况,教师进行过程性讲评。
1、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你和谁一起捡落叶?你们都捡到落叶了吗?”
2、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