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阅读网

最新教学设计训练 练习教学设计(优质8篇)

时间: 2025-03-02 15:48:12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学设计训练篇一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朗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预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5、学写毛笔字。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这是一种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学过的修改文稿的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情景,学生读题。

(2)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圣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先只看不念,看能找出那些问题。

(3)让学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反复读文章,找出问题,并加以修改。

(4)师生共同修改,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识?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的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三、布置作业。

四、背诵《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特别是“霍金、魅力、求索”等词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申诉?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申诉的方法。

(4)学生分组练说。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坛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前面同学的申诉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教师点评。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和、胆”。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将每一笔写在米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教学设计训练篇二

课本p87页。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

()或()。

(2)。

()()。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明确这节课学习内容。

1、出示第13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3题:

(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3、第14题:

(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教学设计训练篇三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理解负数的意义。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一、生活中的负数。

1、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三、作业:

练习一的1、2、3题。

教学设计训练篇四

1、训练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全包围结构的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成语和两副春联。

4、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口语交际的训练。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训练学生的观察、说话写话的能力。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全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一、教学第一大题。

(一)指导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3、学生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纠正,补充。

4、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指导。

5、小组之间再交流。

(二)指导写话。

1、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2、教师巡视指导。如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来查时空阅读网范文。

3、反馈,交流。

(三)培养说话能力。

1、审题,读题。

2、该怎样向别人讲述呢?可联系观看的足球比赛来想想。

3、教师提醒:讲述时要简明扼要,并且要用“我”。

4、四人一组说说,讨论讨论。

5、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二、教学第二大题。

1、审题,读题。

2、读读这三个生字。这三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

3、学生观察字,说说怎样美观地写出来。

4、教师提醒:这三个生字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大或太小。

空间要基本相等。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6、反馈。

观察书上的插图,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1、积累成语和春联。

2、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一、教学第三大题。

(一)教学第1小题。

1、审题,读题。

2、借助拼音读读成语。

3、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4、看看图,想想成语的意思。

教师视情况做补充。

5、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2小题。

1、审题,读题。

指名说,学生相互纠正,补充。

2、你们知道什么是春联吗?教师简介有关春联的知识。

3、借助拼音读读春联。

4、读懂了春联的意思吗?指名说。

5、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四大题。

1、审题,读题。

2、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补充。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

火()银()数()()数()()通明观者(。

二、收集一些对联,然后抄写下来。

教学设计训练篇五

感受乐曲的风格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知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一、起始阶段。

1.聆听乐曲《1812序曲》片段,感受乐曲的内容与场景。

2.介绍《1812序曲》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感受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作曲风格。

3.引出新课——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肖邦,以及他的作品《c小调练习曲》。

二、展开阶段。

1.在聆听乐曲之前,请同学们先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探究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肖邦,包括他的生平与作品。

2.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感受乐曲的风格,再听完后,说出你的感受。

3.再次认真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并运用音乐要素的内容分析乐曲,比如:速度、力度、旋律发展等方面。

三、形成阶段。

1.了解“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区别。

2.了解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四、结束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肖邦,也了解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可以多多欣赏他的作品,以及浪漫主义时期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教学设计训练篇六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能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2、能写出表示流水、刮风、下雨等声音的词语,能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3、能把用“可是”作转折的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4、能给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5、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短文的内容。

2课时。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

(2)学生按拼音读准音节,

(3)根据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4)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

(1)审题,弄懂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改正错别字。)。

(2)先指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去识别错别字,再说说为什么说这些是错别字,正确的应该怎么写,最后写下来。

(3)将错别字与改正确的字组词。

(1)学生先读题,然后说说可以填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2)矫正后再写下来。

(3)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1)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给句子加上冒号和引号。)。

(2)复习冒号和引号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抽查部分学生,交流后矫正。

(1)审题,弄清题目的意思。(要求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

(2)让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找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并说说理由。

(1)完成上述作业,写到练习本上。

(1)自己读这一段话,说说这段话共有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独立思考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第几句到第几句写的是同一方面的意思。

(3)讨论交流后再写下来。

(1)读通短文,了解短文后面的要求。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短文内容。

(3)复述时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但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能背讲课文。

教学设计训练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

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地称为“斜线”。

(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

(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

(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

(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

(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指名回答(1)题:邮局所在的位置可以用(1,7)表示。它在学校以北700m,再往东loom处。

三、拓展延伸。

(如电影院座位、象棋等)。

2.出示字母表: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字母“q”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2,2)。请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l)字母m、d、j、s的位置可以分别用(,)、(,)、(,)和(,)表示。

(2)某字母的位置可以用数对(1,2)表示,其中数字1表示(),数字2表示()。

请你在图中圈出这个字母。

【易错点剖析】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表示列再表示行,这一知识点学生容易出错;另外在确定第几行第几列时,也容易数错。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本课时作业。

教学设计训练篇八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谈话法。谈话讲解,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适当点拨,突出重点。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