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色的草地教案(优质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一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教学目的。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发现不揪喜爱。
早晨 中午 傍晚。
合张合。
重点与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作业练习。
达标作业。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课前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看到《金色的草地》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什么?或者说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三、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试着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
第二段(第3至4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五、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没有实物就联系自己以前的体验)。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四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四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从“我们”感情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带来快乐新发现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细心观察。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四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五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色的草地》。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重点了解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理解“草地为什么是绿色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蒲公英的有趣,感受大自然悠哉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积累好词好句。
三.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的“我”先发现什么?又发现什么?
2、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四.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探究并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五.拓展训练,说说在我们广阔的大自然里,还有哪些植物是充满神奇的呢?
催眠花。
六.动手抄一抄、画一画。
1、抄一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画一画蒲公英张开合拢时的样子和颜色。
七.小练笔: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生物,再动手写一写。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六
1 、 认识.会写生字"钓,拢"
2 、 有感情的朗读、表演第2小节,体会草地的快乐
1 、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你觉得草地给你什么感觉?喜欢在草地上干什么?
又是怎么回事?让我门走进这片草地吧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生字新词(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
(1)指名朗读.结合重点指导; a 钓(diao ) 拢(long) 翘舌音 察(cha) 掌(zhang) b 多音字 假(jia)(jia) (chao)(zhao)
d 分析察的字形,特别注意中间部分
3、 交流你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 指名分节读课文(同时注音正音)
1、 看课文中图上的着片草地,你觉得着片草地是怎么样的?
2、 结合体会:
(1)体会草地的"大",指导读好"一大片", 你还可以哪些词形容草地的"大"(广阔,辽阔)
(2)体会蒲公英的多,草地的"美",知道理解"长满" "金色"
3、 根据插图和自己的了解,介绍蒲公英的外形,生长等情况
4、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小节
1、 谁玩过蒲公英,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2、 自由的读第二小节,说说文中的兄弟俩他们是什么玩蒲公英的?
3、 划出文中描写哥哥和弟弟玩蒲公英时神情和动作的词语
4、 交流,运用,重点理解:(1)"一本正经",让学生做"一本正经"的表情 (2) 理解"使劲"a 让学生动作表"使劲一吹"(注意要用力)
b 回忆平时自己或别人的哪些事需要"使劲"用使劲说一句话
5、 前后桌根据神情,动作表演玩蒲公英的情景
6、 指名上台表演并评价
7、 想象在草地上这样玩蒲公英,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一幅情景?
8、 在草地玩着蒲公英,看着那么美丽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体会快乐)
9、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小节
10、 交流自己在草地上或大自然做过哪些有趣事?(进一步体验)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3) 熟读课文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七
星期天的一个早晨,我和妹妹出去玩,一打开老家的大门,就看到了一片金色的草地,令人赏心悦目!
那是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有许许多多的蒲公英,妹妹说,这些蒲公英好像一个个透明的.白色蘑菇,蒲公英白白的绒毛就像一片一片的雪花一样,用嘴轻轻一吹,就悠哉悠哉缓缓升起,我们追着撵着,笑着乐着!
我和妹妹在玩赛跑游戏,妹妹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邵茗妍!”妹妹转过头来,我猛地往她脸上吹蒲公英,妹妹哈哈大笑地往前跑,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我起得非常早,和爸爸去晨练,我看见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走在山间,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一棵杨树一棵松树,紧接着还有一棵杨树和一棵松树。杨树的叶子就像一颗颗爱心,松树的叶子,又细又长,就像针一样,我以前还从来没认真观察过。我和爸爸晨练完回到家已经中午了,我发现草地又变成了金色,我感到非常奇怪,就去仔细观察了一下,结果发现事情的原因就是蒲公英的花朵,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那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而变成了我们喜欢的花!
我非常喜欢老家的神奇草地,它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快乐!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八
这几天忙着写论文,写案例,一直也静不下来写教案,这两天听这各位专家的讲座,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备的课,今天排除了这种想法,明天又排除了那种想法,到最后就不知道该怎么上了,但是昨天是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先备一下了。备完之后觉得课的设计自己也不满意,缺少创意,这样上课自己扶得太多了,总是自己牵着学生的思维,还有情感目标怎么更好地在这堂课中进行落实,朗读指导的形式,课文字词教学如何落实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傻了。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五、机动:
摘抄好句子。
叶老师的建议:
1、可以把课题教学和整体感知及第一段的学习结合起来。从提问入手,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读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九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初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导入。
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例如:
“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巩固检查。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1)学生思考: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四、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十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四、 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
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四、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自己认为难掌握的可以多写几遍。
2.有条件的同学去找一找蒲公英,仔细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板书设计。
早 晨中 午傍 晚。
绿 色黄 色绿 色。
细心观察。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十一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摘抄好句子。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十二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三、升华情感。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揪发现不揪喜爱。
早晨中午傍晚。
合张合。
蒲公英会合拢。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十三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二、新授:
(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二)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1.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6)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7)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2.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图片等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