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大全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课时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 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 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 引导分段。
(2) 交流。
(3) 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 分段读通课文。
1、 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 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 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 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 齐读第一段。
4、 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 交流自学情况。
3、 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 钢笔描红。
六、 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 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课时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二
(一)、谈话揭题:
(二)、学习乐乐给表哥的信:
1、快速默读乐乐给表哥的信(屏幕出示)说说信的内容。
(信的内容:“我”和表哥国庆节曾见过面;元旦庆祝会上“我”被宣布为优秀少先队员,还表演了节目,希望表哥来信告诉我怎样过元旦的情况、盼望春节能再见面,告诉表哥他要的书已经买到,寒假带去。)。
2、结合信的内容,想想写信的用处。请同学说。
3、与电话、传真相比,你认为写信有哪些优点?
预设(二):由班级实际情况转学的同学或老师的来信,设置大环境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学习需求。
(三)、学习书信的格式。
明确:给亲友写信首先要学会如何写。
速看屏幕,研究信的格式有什么特点?
1、逐项讨论,汇报,师板书:
称呼第一行顶格冒号。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完一件换一行,先写重要的事。
祝愿语:接正文(祝你),换行顶格(快乐)。
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另起一行顶格。
演示投影,以帮助理解。
姓名祝愿语的右下方(特别要注意代人写的信)。
日期姓名的下面(写信日)
(顺口溜:第一行顶格称呼加冒号;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事情多要分段写,要紧事情写前面;祝愿语,可接正文写,也可另起一行空两格,再另起顶格祝愿词,最后写信人姓名和日期。)
2、信与一般文章有什么不同?
(一、格式不同:二、内容有所不同。文章一般要围绕一个中心写,而信的内容比较广,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1、(屏幕出示信封):研究信封的写法,学生回答;
2、总结: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与写信人的地址不可写颠倒。收信人姓名后的称呼是给邮递员看的,不能用“父亲”等诸如此类的话。
3、作业:
在信封上按信封格式写一个信封、评议。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三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叙述了“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理解和尊敬。本文的思想内涵定位为“爱国者在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尊敬,爱国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因此,在教学中,我带动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对人物动作的细微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体味人物的爱国情感。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一)教学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课件。
(一)激情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1、低声播放《红旗飘飘》歌曲。
2、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
3、同学们齐读课题。
4、师引导: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设身处地,体会留学生所处环境。
1、自主学习第一部分: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怎么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自主学习,并以文章为凭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相机理解:“荒无人烟”、“无影无踪”)。
3、指导朗读:你能把我当时处境读出来吗?(指名读、评价,再练读,齐读)。
4、在这样一种处境下,这位留学生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
(三)品评比较,体会老板的国际友情。
(生画句子讨论,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老板的态度都有哪些变化?
(1)(屏幕出示)“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3)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不知不觉中就在运用一种阅读和描写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动作体会人物心理。
(4)生用刚学习的“通过动作体会心理”的方法来汇报,
(5)讨论:老板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6)师引导:你们发现作者在描写老板态度变化的特点了吗?
(7)师总结:作者没有用大篇幅对话去展现人物心理。他是通过老板的动作来展示老板态度的变化的。这种用人物动作体现人物内心的方法非常巧妙。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这种方法,在习作中我们还要尝试并运用这种方法。
3、拓展练习:媒体出示一组练习: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谈谈所体会到的人物的心理。
句子一:我抬起头,仰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庄严地敬了一个队礼。
句子二:刚公布完考试成绩,我就手舞足蹈地大声叫嚷起来。
(四)精读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过渡:体会促使老板前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原因。
2、自由地朗读课文。想: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我对五星红旗的珍爱?
3、交流,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指导朗读,读出留学生态度坚决宁可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换面包的决心。
5、师总结: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之情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深深地理解中国留学生的行为,老板不仅救了他的生命,还无偿为了支付了医药费。
6、谈感受:你想到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
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体会老板的救助行为。
(五)拓展延伸,深化文章的主题。
1、资料展示:古今中外,像留学生这样维护国旗尊严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请把你收集的感人故事给讲我们大家听。(梁帆的故事,吴立章爷爷小时候的故事等)。
师引导: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播放教学课件:_广场上,布达拉宫前,南极大陆上、香港回归时、载人宇宙飞船上,申奥成功时,升起五星红旗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3、怀着对五星红旗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读课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四
教学目标:
认读11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培养朗读能力,感受大象的可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
查阅资料:
大象。
教学课时数:
1
教学要求:
认读11个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大象醉酒的样子及原因,感受大象的可爱。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大象醉酒。
2、简介对大象的了解。
1、自由读课文,努力读正确,看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
2、介绍给大家: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3、学生交流。
4、听老师范读:思考课文写了大象的什么事?你觉得怎样?
5、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学生自由读课文,努力达到正确流利。
7、检查学生读书。
8、小组练习读书。
1、思考课文每段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2、大象醉酒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觉得怎样?原因是什么?
3、学生交流,师指导。
1、练习读熟课文。
2、摘抄好词佳句。
3、查阅其他动物的资料。
板书设计:
摇摇晃晃。
连根拔起。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五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i)妒(du))”的“嫉”不要读成“疾”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六
1、使学生了解劳动能给后代带来甜美的欢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2、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难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大多数为砖或石头。)。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历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点。
第三段(8)这口井给作者带来的联想。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井的什么特点?
(一、井的`外形,地点大小,形状。二、井的历史古老。)。
2、从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时候修成,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被井绳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讨论后,打出幻灯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1、默读第2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的词语。
2、讨论回答:井水的特点是:很清,很甜,很凉。
3、自由读第3自然段。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七
本单元以颂春为专题,选编了《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练习,一篇习作。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个专题安排的。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读、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1.知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要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春天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1.运用情境教学法,再现课文情境,较快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文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
2.在古诗的学习上,解字词、明诗意、诵诗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我们主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感受春景。
4.让学生自读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通过不断的阅读,熟记并达到背诵。
2.在古诗学习上,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3.重点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并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
五、教学方法:
2.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文中不理解的语句。
3.通过小组读、师生对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的朗读。
4.通过阅读主题学习丛书,扩展视野,掌握大量好词佳句,增加知识量。
建议本单元教学用14课时。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会认“炫垢”等7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课时。
1、师: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2、中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润过凉爽温柔炫耀尘垢胆怯绽透饰彩曝着阳光涉过赤脚涉过圆晕。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3、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
1、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教师板书)。
预设: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2、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请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默读,写感受。
(2)同桌交流。
(3)大堂交流。
小路:凉爽又温柔。
师:走在这样凉爽而又温柔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小草:新绿。
小白菊:不再胆怯,试试寒,试试暖,一瓣瓣地绽透。
理解“绽透”(看图片)。
凤蝶儿:自在闲游(看图片)指导朗读。
小练笔: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
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
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读诗歌的第一自然段。
4、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除了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这些景物,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呢?(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
你会学着诗歌的样子,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吧。
师:勤劳可爱的小蚂蚁,
在泥路上来回穿梭,
亲昵地拥抱着,
快乐地问候着;。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孩子们,你们的想象丰富极了,你们用最纯真的心灵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到小径中去走走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这节课,我们随着诗人戴望舒去欣赏了大自然,我们也用自己的想象让大自然更丰富起来,这个周末,孩子,你想去哪里呢?我们也来写一首《在天晴了时候》,然后在周末怀着快乐心情出发吧!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九
教学要求:
1、认读一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
“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资料、事例等。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冰激凌也有眼泪吗?它为什么落泪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要求:
1、认读生字。
2、查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默读课文。
(2)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泪水”?
3、全班交流。
(1)可结合收集的资料谈感受,教师引导。
(2)引导揣摩青年教师的心理。
a、面对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朋友产生了什么想法?
b、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用笔画下来)(读读孩子们说的话)会想些什么呢?说一说。
c、当这位教师买来冰激凌,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4、浏览全文,再次体会“冰激凌也很感动,也留着白色的泪水”。
5、小结:在我们看来极其普通的冰激凌就让孩子们那么激动,难怪老师的心情如此复杂,也让我们的心难以平静。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板书设计:
冰激凌的眼泪。
知难而退无法平静稍稍安慰……。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十
1、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导入
1、以老师小时候的事情导入。
2、引出课题《生命生命》。
3、指导对课题的朗读,请生读,师范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板书:
1、飞蛾
2、瓜苗
3、自己的心跳
三、快速地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交流: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决:
震惊,什么让我震惊?
飞蛾那求生的欲望指什么?
挣扎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候会挣扎?
飞蛾一开始“极力鼓动”,后来怎么又变成“跃动”了呢?
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解决: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但它却可以在……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一个字很好地写出来了,“竟”表示不可思议,出乎意料之外。
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解决:
好好地使用,指什么?
白白地糟蹋指什么?
4、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解决:
有限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无限的价值你怎么理解?
怎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四、师总结
出示关于生命的名言。
五、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部编版篇十一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教师职业平凡中的伟大,了解教师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难懂句子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欣赏、学唱这首歌。
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层含义。
懂得理解尊重教师的无私奉献。
录音机、磁带。
自主设计。
一、激情导入。
播放“长在后我就成了你”歌曲。同学们喜欢听这首歌吗?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宋青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倾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的你指的是谁?
2、再读课文,圈出要学习的.生字、新词。
三、学习生字。
1、汇报自学生字情况。
2、解决不理解的词。
四、指导书写生字。
一、品读课文,感受理解。
1、请两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
2、按时间划分出小时候和长大后我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3、自己默读“小时候我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这一部分内容。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总喜欢把我高高举起。)。
4、小时候在我眼里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请学生跟据这几句话谈一谈。(美丽的、神气的、神秘的、有力的。)。
5、再读这一小节,感受小时候在孩子们眼中老师的形象。
长大后,在我的眼中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第二小节。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6、请学生读第二小节。
7、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长大后我就成了老师,现在的我眼里的老师又是什么样的呢?
(无私的、伟大的、不计报酬的、令人感动的……)。
1、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再一次感受老师的伟大。
2、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达了出来,好吗?
三、作业。
送给老师一句话。
四、板书设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小时候长大后。
美丽神气守巢擦去功利。
神秘有力洒下汗水、奉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