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妮日记读后感(模板9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一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欧佩培克公司,还有母亲艾蒂斯和姐姐玛戈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希特勒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生日,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就是她的生日礼物之一。安妮还给日记本起了个名字——吉蒂。从她生日那天起,她就开始写日记。由于纳粹的迫害更残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进父亲办公的大楼后面一些隐蔽的房屋里面,这一躲就是两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举报而被纳粹逮捕,把他们关进集中营。只有安妮的父亲生还,其余人无一幸免,安妮的父亲决定将女儿的日记出版。
安妮在日记中直言不讳,把吉蒂当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时不时地与它谈心。她在隐蔽的房间中,只有日记相伴的情况下,度过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她没有享受到一点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只有纳粹党的丑恶在时刻刺激她紧张的神经。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依然在自学知识,内心没有沉沦,而是依然向着阳光。但是我们今天身处这样好的环境之下,居然还有人不愿读书,与勤奋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我能感受到百万人遭受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我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二
刚开学时mr彭推荐我们读两本书,一本是《安妮日记》,另一本是《骆驼祥子》。
我们组组员比我买的早,他看了一些内容后说,安妮一家太惨了。
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着实带有一定的哀伤之情。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范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又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范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安妮,一个花儿般的少女,被纳粹分子残忍的夺去了生命。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三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安妮·弗兰克在写完这日记后,留下了一句话,她说:“我能感受到百万人所遭到的苦难,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一生受用不尽。也许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如果我们不放弃必定会成为美丽的开端。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四
我今天读了一本书,叫做:《安妮日记》,主要讲了安妮特别讨厌战争,每听到一次炮声都会发抖。安妮她的家人是犹太人,他的家原居在德国法兰克福市。纳粹要杀掉犹太人,于是,安妮才写了这本书。
安妮是一位花季少女,她很勇敢,也很坚强。警察有一天突然来到了安妮的家,把安妮全家,和他们的邻居都捕了,但是贝普和米普没有被捕。范丹先生几周后会被送到集中营的毒气室毒死,安妮的妈妈因饥饿而死亡,安妮的‘姐姐因得了伤寒也死亡,安妮也没能幸免。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我觉得安妮很坚强,很勇敢,我要向安妮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五
回望过去,二战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它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也逐渐被淡忘,新学期女儿的第一篇作文。可是,那段血腥的历史曾经那么真实的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法再进行篡改,就如再沉重的黑暗之中,也始终会有人举着希望的火烛,一点一点,艰难却又坚定地照亮前方,向美好的未来迈进。
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在生日那天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此后她一直用日记记录自己被迫躲藏在密室的两年生活。合上书本试想,这个年纪她原本应该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无忧无虑的与朋友玩耍,与家人快乐生活。因为当前时局,在一只蝴蝶羽化后最美丽的时间里躲进了近乎囚室般的密室。她渴望接触自然,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可是她不能,她只能焦急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注视着窗口大小的一方世界。她担心那些被关进集中营的同胞,甚至想把路边的流浪儿拉到身边,让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可是,她不能暴露自己和大家的行踪,她唯有默默祈祷。
安妮原先和家人相处也不是很好,生活的苦难让她过早明白人世苍凉,心理成熟较早。密室生活没有让大人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反倒是争吵,无休止的争吵替人们打发着时间,遏制着对未来的`恐惧。她无法向大人任性,甚至不能坚持与父母相悖的观点,新学期作文《新学期女儿的第一篇作文》。她将日记当作自己的伙伴,毫无保留地倾述自己的委屈。
她是那么坚强、善良!她告诉她亲爱的日记,告诉我们这些读者,她为自己的年幼无知而后悔,她说她很固执,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一旦发现错误,毫不犹豫进行改正。她写日记时知道日记有可能会被公开甚至出版,却能勇敢地剖析自己。如果是书写一份他人能够看到的日记,怕是无法严厉指正自己的过错,也不会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完美自己的个性,并且说到做到。但是安妮的后面日记都证明她的形象,一个人真实的品行是不会被环境所扭曲,也不会因高超的语言技巧而脱离本来面目。安妮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并不是完美无缺,也有着思维上的局限,她写的就是她自己。她用自己的生活反映那段历史,告诉人们在困境中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更好地生存下去,把每一次艰辛当作命运的馈赠,让日记成为更丰富的养料。
安妮的种种心理活动都让人们更加地喜爱她,我们明明知晓她的命运,但阅读到她在集中营因病死亡时,还是会不由自主流泪,咒骂出卖她的人。她所希望的早己实现,虽然她没有来得及看到。她最终没能活着走出集中营,这是她的遗憾。可是她会开心的,她的日记多少年后仍在发挥作用,她如她所期望的"死去了,却仍能活着。"并且让更多人坚持自己的信念,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六
《安妮的日记》这本书是犹太人安妮十三岁到十六岁的日记,它记载了安妮一家等八在秘密小屋里提心吊胆的生活:
安妮十三岁生日的那天得到了一本日记本,于是从那时候她就开始写日记。安妮原本有一个欢乐、幸福的童年,可是因为遭到法西斯的‘迫害,就与家人制造出逃离的假象,躲在了秘密小屋里。在秘密小屋里,安妮不能上学,不能与朋友在一齐玩,不能读书、学习,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生活条件也很差。她没有知心的朋友,仅有向“绮帝”(安妮的日记本)倾吐心事。她是个善于锻炼自我的坦率的女孩,她还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她把当天发生的事情,对身边每一个人的评价,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发自心里的渴望、愤恨和想法都写在日记本上头。可在她十六岁的那一年,躲在秘密小屋里的八个人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躲在秘密小屋的八个人除了法兰克(安妮的父亲)幸存以外,其他人都没能活下。
安妮以往在日记上写到,她所在的秘密小屋对于其他遭到迫害的犹太人来说这已经是人间天堂,而对与法西斯却是地狱。我能够体会到她对法西斯的愤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安妮实在是太可怜了。为什么这么残忍呢?为什么她不能放过小小的安妮呢?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祈祷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种族歧视,各民族永远和平友好相处。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读了安妮日记,书的作者——安妮,同样是这场经历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将纳粹分子的暴力行为统统记录在日记本上,使后人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历史进程。同为犹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纳粹的不讲道理的行为[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她认为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运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个名叫“后屋”的地方,并在此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却是无辜受害的犹太人,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凭什么,凭什么纳粹可以随便剥夺犹太人的生命?凭什么犹太人就要忍受灭族的悲惨命运?可怜的安妮虽揭示了恐怖的历史,但她并没有改变历史!我为此感到痛心: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遗憾了。回首想想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天天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竟忘了几百年前一个与我们年纪相仿的少女在为自己的明天发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继续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别人告了密,被抓到纳粹集中营里去。这种对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现在有几个学生会考虑这些。
安妮在日记里讲述了自己对人生,爱情的见解,抑或说成感悟,让我们重新解读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的种种,读来让人获益匪浅。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八
这星期,我阅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名叫安妮•;弗兰克的女孩,她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和她的家人朋友们躲进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间密室里。他们在密室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五个月,期间安妮把她在密室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了她的日记本上。通过她的日记,我看到了一位纯洁、乐观、坚强、富有理想的少女形象,她对战争、宗教、生活的种种思考,无不令我为之佩服。
安妮在日记中无数次提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能结束?”从她的言语中,我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活着是多么的不容易。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绝望,她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持,要坚强。
我最喜欢安妮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虽然密室的生活令人时刻提心吊胆,虽然安妮和她的家人时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但是安妮从不放弃希望。她温暖而乐观,坚持自己的爱好,她渴望能接触外面的世界,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或作家,她不断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与命运和困境作不懈的斗争。
相比安妮,我们现在小朋友的生活真是命运多了。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可以尝试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呼吸。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有的和平岁月,好好学习,积极向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九
德国的纳粹士兵一直在荷兰搜捕犹太人,而安妮和她的家人与她的朋友凡·丹也全部是犹太人。安妮一家为了躲避纳粹士兵的搜捕,他们躲到了安妮爸爸公司的密室里,后来密室里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他是一名犹太医生。
安妮一家在密室里共度过了二十五个月,在单调无聊的.密室里,安妮萌生了当作家的梦想。于是安妮在密室里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与历史书籍,并坚持不断的写日记,虽然安妮一家最终由于被人告密而全家被捕,但是安妮的日记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我从书中了解到,德国的纳粹在荷兰一共抓捕了八万多犹太人,而安妮就是其中之一。安妮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她勇敢乐观自信的精神却深深地感染了我。
从安妮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安妮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因为战争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导致了很多无辜的人们失去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从这本书中我可以看出,安妮对未来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安妮是一个勇敢而且很有理想的女孩子。她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在逼仄的密室里坚持阅读与写作,她是多么勇敢与乐观。
我们还要学习安妮勇敢无畏的精神,正如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所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勇敢的坚持下去,只有持之以恒我们的梦想最终才会实现。就像安妮所说,“我希望我死后还能继续活下去。”安妮终于实现了她的夙愿,她勇敢坚持与乐观的精神,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并将永远铭刻在每个热爱和平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