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人生还读后感(实用12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一
看的还是挺仔细的,结局最开始就告诉读者了,“无人生还”。但情节确实吸引人啊,一步一步,引向结局,人名确实蛮多的挺难记的,所以一开始我就抄下来,一个一个对着看,一群逃脱法律自裁游荡在法律灰白地带的人,最后还是一步步走向死亡。虽然所有情节都在那首诗歌里,但内容以及逻辑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所以还是一部蛮不错的悬疑小说,结局真的出乎预料,猜不出最后的凶手。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二
20xx年5月31日凌晨两点,终于读完了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这本《无人生还》。
最先知道这本小说是通过作者群里发的一段文字所吸引,也正是这本小说的精髓所在,那是关于十个小瓷人的童谣谋杀故事: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弗南克·格林1869。
这本小说一开始读起来平淡无奇,所以放在床头快一个月了还未读完。可是读到一半的时候,岛上的人开始一个接一个死亡,而且每死一个人就会有一个小瓷人消失。
其中有段文字描述的特别生动:这就是平静——真正的平静。万物归隐,不再继续躲藏……对,这就是平静。
从看上瘾之后,大概两天的时间便看完了,对于看书慢的我来说已经相当神速了。
本以为看到最后就能知晓结局,能够找到最后的真凶,怎料结局都死完了,凶手却不是最后一个死的人。我怀疑的人总是死得太早。后来才发现死得早的人是因为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比较轻,死也死得比较轻松。死的越晚的人罪孽越深,而且总是活在折磨中。整个故事有点像孤岛求生的感觉。
网上搜了下,有人说法官是假死,最后的真凶就是他,他就是欧文……。
不得不说这本小说太刺激了,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它,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所以以后看这类小说最好还是白天看吧。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三
故事从这首缭绕着死亡之音的童谣开始: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可怕的是,十个人的死完全符合这首童谣!比如安东尼是喝水时被噎死的,罗杰斯是砍柴时被斧子劈死的……更可怕的.是——桌子上有十个士兵小瓷人,每死一个人,小瓷人就会碎一个!事实证明,凶手就是他们其中一个,会是谁呢?!
本书的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笔尖流淌出一个扑朔迷离的案件,仿佛让你进入了案件中去参与这件事一般。而且她的风格也很特别——别的侦探小说总是先给你一个结果,让你心里有了底,再让你跟着侦探去调查,不会让你感觉它有多么恐怖,而阿加莎则让你参与进了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你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所以看这本书时我总觉得脊背发凉、手心冒汗。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四
一、天上的大馅饼突然间砸中十个身份各异“幸运儿”,莫名的免费超级豪华知名孤岛游,似乎熟悉的邀请人,想想这必是一次充满欢愉,惬意的旅程!
二、遍查全岛,除其十人外,完全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藏身之处!不具备任何案后逃生的条件!近乎完美、巧妙的杀人设计——十个故事人物悉数死亡,一切的一切都在不可思议中发生…给警方留下一个“嵌套死循环式”的悬案!
思路设计、框架提纲。
2、由一碟审判录音公诉,十个故事人物的接连神秘离奇死亡,映射小诗,彼此猜疑!(室内摆设的布置、死亡方式、人物即时,事后的心理入微的描写)。
4、警方第一次陷入一个自立自破的两难困境,这注定又是一个千古疑案…。
5、罪犯漂流瓶解疑,真相大白,喔!原来如此,好一个杀人于无形的副本!
跟随子吟掘亮点。
二、精彩的情节设置,生动的对白描写,极致的心理捕捉。
同时这部作品已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有兴趣的亲们可以自己下载观看,改编得还是可以的!相信加上影视的音效,图像,剧情衔接等技巧的搭配、结合,一定能给你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冲击,帮助更好地理解,把握作品的精髓!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五
其实揭示谁是凶手前,我就觉得法官的死有问题啦(马后炮这么慌乱、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要让一个人安静地躺在椅子上,摆放整齐,显然太不科学了。还有一开始留声机播放每个人的罪行,后来都有叙述他们如何犯罪。法官那个说得很轻描淡写,如果是故意判死刑,总应该有个理由(类似麦克阿瑟将军),但并没有。呃,前警长那个我也没看懂。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六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人生还》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说犯罪是人类的原始欲望,所以如福尔摩斯般的刑侦人员也梦想着有朝一日犯一次高效率的罪。而当他这个梦想最终实现时,小福同志握着精致光亮的作案工具的手也不禁微微颤抖。
不过相比于柯南道尔,他的同胞兼同行阿加莎女士写起犯罪来更加地迷人而优雅。英国人那种古怪的性情在她的笔下转化为一种精细的变态。那些鲜血淋漓的故事在她讲来,沉稳而缓慢,带着英国的雾气,阴冷潮湿,慢慢地在你周围弥漫。
阿加莎的作品中,除去题材本身就偏灵异而非罪案的《死亡之犬》,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也最让人惊叹于犯罪的精巧迷人的,就是这部《无人生还》了吧。
《无人生还》的故事正如阿加莎所最擅长的那种,一群人因为某种原因被困在一个地方,谁也出不去,而凶手就在其中,人一个个死去,未知的恐惧紧紧相逼。后来的金田一、柯南之类不过都是从阿加莎这里学到了这种手法。在这个故事中,十个人分别受邀来到一座孤岛度假,但很快的,他们发现这是一场阴谋。在一卷播放的录像带里,一个陌生的声音历数每个人的罪行,表示要一个个杀掉这些人来洗涤罪恶。可是这时孤岛与外面的联络方式已经完全切断,没有人出得去也没有人进得来。凶手一定就在他们之中,于是猜疑、合作、愤恨、抱怨,人在面临绝境时的种种开始本能地上演。而随着一首诡异的歌谣,十个人陆续地以童谣中所唱的方式死去,而每死一个人,放置在客厅中的十个小瓷人就消失一个,恐怖就这样蔓延开来。十人中最后剩下的女教师枪杀了一个同伴后,在精神恍惚仿佛看见了已死了的人,最终上吊自杀了,但很显然,她不是那个凶手:
她打开门……倒抽了一口凉气……那是什么悬挂在天花板的钩子上?一条结好了活扣的绳套?还有一把椅子摆在下面,一把能一脚踢开的椅子……这就是雨果要她做的……当然也是那首诗的`最后一行。“一个也上吊,十个小印第安孩子全都命归西天……”小瓷人从她手里掉下,它滚动了几下,撞碎在壁炉边。维拉机械地向前走去。这才是结局――这就是那只冰冷的湿手(当然是西里尔的手)曾经触到她喉咙的地方……“你能游到那块礁石去,西里尔……”这是谋杀――多么简单的谋杀。可是以后你永远也忘记不了……她登上椅子,眼睛像梦游者似地茫然凝视着前方……她把绳套套在自己脖子上。雨果在那里注视着她,看着她走上这条她命中注定的道路。
她踢开了椅子……。
当警察到达这个孤岛时,只发现了一首诡异的歌谣与十具按歌谣方式死去的尸体,也没有任何人离开过这座孤岛的痕迹。读到这儿迷题似乎变得不可解,可是阿加莎却依旧泰然自若地给了整个故事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说柯南道尔身上有着英国人认真而可爱的一面,那么阿加莎笔下的故事则表现了英国人的另一面。在柯南道尔的笔下,这个世界是清晰明亮的所有的犯罪都是可以破解的,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而阿加莎笔下,这个世界则多了太多的不确定,真正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无限的未知。在阿加莎的故事里,你会忽然理解为何古板严肃的英国会有吸血鬼的故事,会有那么多的古堡传说。那是一种在伦敦的大雾里时隐时现的潜在欲望,正如开膛手杰克夜行于街头时所挟的那把明亮锋利的手术刀。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七
布洛尔为了好处作假证害死兰道;莫里斯贩毒,诱惑少女吸毒,导致少女自杀。
这些罪恶之徒为了钱财、私心而埋没良心,侥幸钻了法律的空子,逃过法律的制裁,而作为法官的劳伦斯・瓦格雷夫有一种极端变态的杀人心理(尽管都是些该死之人),于是策划了这一起连环谋杀案,最后再自杀。
看了几本书发现阿加沙系列的基本前期乏味,精彩的都在结尾,相比之下还是东野圭吾系列的好看。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八
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运用职权擅自判人死刑的法官;那被爱冲昏头脑溺死无辜孩童的女教师;那为求自保而害死二十一名东非部落男子的上校;那高举道德大旗致他人于死地的老小姐;那故意送情敌上战场的将军;那酒醉误事的医生;那让孩童命丧车轮的公子哥;那作伪证害人的警官,以及为钱财而害死雇主的管家夫妻。他们是那十个士兵装饰,每一个都游走法律边缘,在逃脱制裁之后或胆怯,或满不在乎地继续生活。他们勾勒了方方面面的社会派小说情节——有人犯罪,逃脱只是南柯一梦,现在,只等有人来降下天罚。
在以社会派为骨架之后,阿婆继续运用各种诡计,使得整部小说骨架均匀、肉体丰满。
“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这句据说出自尼采之口的话,既完美地诠释了阿婆的这部杰作,也是送给所有读者的警句。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九
《无人生还》这本书乃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之一,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加莎・克里斯蒂吧!
阿加莎是一个喜爱阅读的小姑娘。她尤其痴迷福尔摩斯的故事,她喜欢侦探小说,并开始尝试着去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之后便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无人生还》是她在出版了《斯泰尔庄园奇案》之后的作品。
正如文中凶手所想所做的一样,十个牺牲品全部死亡,让人有一种在劫难逃的感觉。还有这部著作开创了一块在侦探小说的新领域―――――童谣杀人和孤岛求生模式,就单单从这一方面来看,《无人生还》还就足够戴上侦探不朽之作的称号了。
本书强调人性之恶,深不可测。因为最后两人并不是凶手杀害的(凶手在旁边加点气氛),从而导致两人互相厮杀,一人被杀之后,另一人发现自己杀错了,于是进行了上吊。全书情节清晰,有因有果,阿加莎不愧是侦探文学大师啊!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十
一首古老的童谣,千百年来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然而有一天,它却成了一场连环谋杀案的预言。在一个孤岛上,十个人接连死去,像那首童谣中所描述的那样。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风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要;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聊此生,一个也不剩。
那运用职权擅自判人死刑的法官;那被爱冲昏头脑溺死无辜孩童的女教师;那为求自保而害死二十一名东非部落男子的上校;那高举道德大旗致他人于死地的老小姐;那故意送情敌上战场的将军;那酒醉误事的医生;那让孩童命丧车轮的公子哥;那作伪证害人的警官,以及为钱财而害死雇主的管家夫妻。当不知从何而来的审判之音响起时,这十个逃脱于法律之外的罪人开始逐个被处刑。与此同时这个风景优美的度假小岛也开始一步步变成阴雾弥漫的人间地狱。而那首古老的童谣也成了这个小岛的背景乐,配合这海上的暴风雨,带着一丝阴冷的死亡气息,让人感到无形的恐惧。
一起预谋已久的孤岛杀人,当岛上仅有的十个人接连死去的时候,剩下的人明知凶手就在身边,却不能确定到底是谁,不知道该相信谁,也不知道该独处还是群居。也许,正如书中所言:
杀人狂可不一定都是面目可憎、全副武装的样子。大部分杀人狂看起来安静斯文,随和极了。
真凶以自裁落幕,留给赶来岛上的警方与读者一个永无答案的谜题。凶手在文章的最后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自居,我想如果杀人是合法的那么他确实做到了。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艺术家永远不会只满足于创造艺术。他渴望自己的艺术得到世人的青睐,这是人性使然。
他向世人证明了,这确实是一场完美的杀人游戏,也是一件不错的艺术品。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十一
2025年5月31日凌晨两点,终于读完了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这本《无人生还》。
最先知道这本小说是通过作者群里发的一段文字所吸引,也正是这本小说的精髓所在,那是关于十个小瓷人的童谣谋杀故事: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弗南克·格林1869。
这本小说一开始读起来平淡无奇,所以放在床头快一个月了还未读完。可是读到一半的时候,岛上的人开始一个接一个死亡,而且每死一个人就会有一个小瓷人消失。
其中有段文字描述的特别生动:这就是平静——真正的平静。万物归隐,不再继续躲藏……对,这就是平静。
从看上瘾之后,大概两天的时间便看完了,对于看书慢的我来说已经相当神速了。
本以为看到最后就能知晓结局,能够找到最后的真凶,怎料结局都死完了,凶手却不是最后一个死的人。我怀疑的人总是死得太早。后来才发现死得早的人是因为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比较轻,死也死得比较轻松。死的越晚的人罪孽越深,而且总是活在折磨中。整个故事有点像孤岛求生的感觉。
网上搜了下,有人说法官是假死,最后的真凶就是他,他就是欧文……。
不得不说这本小说太刺激了,而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它,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所以以后看这类小说最好还是白天看吧。
无人生还读后感篇十二
“凡事得往好的想,我就知道有个话剧特别适合悠悠演,可以演主角。”
“什么戏?”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当然也是这段话让我去查找了一下这本书,看了看故事梗概,瞬间就吊起了我的胃口。虽然推理小说一般都不会再翻第二遍了,但我还是买了下来。
故事的大概就是:八个素不相识的人受邀来到海岛黑人岛上。
他们抵达后,接待他们的却只是管家特夫妇俩。用晚餐的时候,餐厅里的留声机忽然响起,指控他们宾客以及管家夫妇这十人都曾犯有谋杀罪。每个人的房间里都贴有一首相同的儿歌,儿歌讲的是十个小士兵相继死去的故事。餐桌上还有十个小瓷像。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瓷瓶就会少掉一个。人人都想保护自己,可是海上起了大风浪,不可能寻得救援或者逃出生天。唯一的求生办法就是找出凶手。
荒岛已经被他们搜寻数遍,不可能有容身之处,所以凶手必然在他们中间。幸存着的人们彼此怀疑,彼此试探,可是一切的警戒一切的提防还是没有能阻止那最后一刻的到来。风浪停息了,岛上的明争暗斗也停息了,只留下了十具尸体……无人生还。
这本书看的特别快。我尽量在推理,而且还是比较接近的,到了最后三个人的时候发现都不是,感到很奇怪。但是我这人就是拐不过来弯啊,只能硬让自己继续思考剩下的三个人,万万没想到结局会来这么一出。
某些地方还是觉得很奇怪,但毕竟这是小说还是不要较真了,描写很细腻尤其是心理和环境。我是大白天看的没觉得什么,但豆瓣上很多人都说千万不要在晚上或者没人的时候看,会觉得越来越瘆得慌。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相信人性本恶的,我也是。我在看前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自动脑补只剩下几个人的时候,人人疯狂,彼此不信任互相拔刀相向的样子。但是总体来说作者的文笔比较平淡,丝毫不夸张,但是很多地方能从细节揭露出人性阴暗的一面。
小说里的天气几乎都是狂风暴雨,使我联想到了高一上期语文课本里的那篇澳门从英国收回的文章。最后的独白看完了之后有一种很安静的震撼感,小岛上的人也死了,警察也没能把凶手找出来,这些人背后的故事也被永远地埋葬了起来,可能连作者心中的悲哀也不会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