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最新7篇
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最主要的庆祝活动之一,也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水上运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 篇1
一、活动主题:
端午话传统
二、活动背景:
现在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师准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 诗歌朗诵
六、活动时间:
十九周班会课
七、活动地点:
五、二班教室
八、活动过程:
一、假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吃粽子、赛龙舟的视频及照片。
2.引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题: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展示
(1)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
(2)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二)交流
(1)选取学生代表说出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及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师生交流、汇总
(2)选取代表朗诵李清照《端午》、《九歌》、《离骚》部分诗句,师生评价。
(3)师朗诵《离骚》部分诗句,引起共鸣,师生齐读,升华情感。
(三)升华
师进行情景升华: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我们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及希望,更要做一个爱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四)拓展:
(1)讨论交流:为了明天更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
(2)师生小结讨论交流情况。
九、班主任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展的很成功,同学们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以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学生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学生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学生: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学生: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学生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学生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学生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篇3
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学生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学生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学生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学生理解,加深印象。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学生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最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也编到儿歌里吧!鼓励学生用儿歌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篇4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
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指导语: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指导语: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活动,幼儿才得到了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什么是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实践操作。
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四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
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
经验重点指导:
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篇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端午节课件PPT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总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4、教学延伸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最新端午节班会活动策划设计精选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学生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
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
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学生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学生: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学生: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学生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学生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学生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