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记 博物馆的日记(优质1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博物馆日记篇一
前几天,老师带我们游览了柯桥明珠广场的两个特色博物馆:越文化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而最吸引我的是“非遗馆”。
走进古朴的大门,我看到了一块石壁,上面例举了众多绍兴的非遗项目名称:黄酒、梅干菜、越剧……继续往里走,一条巨大的龙舟出现在我眼前,这长长的“龙须”,逼真的“龙头”,引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坐上了这条船,拿起船桨用力划。
跳下龙舟,我奔向纸扇展览馆,这儿的扇子品种繁多:有写着书法作品的,有画着山水画的……同学们纷纷拿起扇子仔细端详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巨大的“扇中之王”,上面画着的牡丹和梅花惟妙惟肖,真让人震惊!
体验着家乡丰富多彩的非遗的精华,我为自己是绍兴人而骄傲。
博物馆日记篇二
今天下午,我们兴高采烈地坐上大巴车,来到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参观。
一到博物馆,大家就好奇地围到神奇的古代纺纱机前。只见一位奶奶左手拿一团团棉花,右手扶着手把摇小纺车,摇啊摇,哇,左手上雪白的棉花就抽出一丝丝细纱来!真是神奇啊。另一位奶奶将棉线绕在一个大织布机上,把木杆一推一拉,连接着这根木杆的另一根木杆也随之上下摆动起来,梭子便在这经纬线之间穿梭。推拉一次,布根本看不出织出多少来。但老奶奶告诉我们,古代织布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手工织出来的。看着堆在那里的各种图案的蓝印花布,我想,手工织布真不容易呢!
接着,我们来到另一个展厅参观。这里展示的是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只见桌上摆着一块块有各种各样图案的模板,坚硬的油皮纸。原来先要把模板印在油皮纸上,把图案剪下,再印在布上,投入缸内染色,手工晾晒后,蓝印花布就做好了。
参观结束了,我们在门前合影留念,给这次参观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博物馆日记篇三
今天刚好是个大晴天,于是我准备去博物馆进行参观。
刚进博物馆大门,就看见了千峰翠色的大招牌,进去看看吧!刚开始展现在眼前的,是先秦时代的瓷器,做工粗糙,只是单纯的碗等物,没有什么花纹,也没有别的形态,很呆板,不过当时的祖先能够发明陶瓷,也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毕竟,这只是陶瓷的起源呀!接下来是汉朝,汉朝的瓷器就很讲究美观了,比如说“越窑青瓷堆贴绳索纹罐,罐子也就是普通的罐子,只是瓶身纵横交错的绳索,使罐子别有一番韵味。
在陶瓷发展的悠远历史之中,唐朝,可谓是瓷器界的一颗明珠。就拿“荷叶带托茶盏”来说吧,托茶的底呈荷叶状,四边有卷越,中间的茶盏呈荷花状,5个花瓣清晰,分明,更重要的是,瓷器光滑细腻,更加显出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木头,本来是平常之物,但是经过精雕细琢,便成为了一件艺术品了,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真的难以想象,它们居然是木头做的。我最喜欢“牛腿凤凰牡丹”,丛生的牡丹中,两只凤凰互相取乐,看着木雕,自己也仿佛融入了进去,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建筑,木雕是它们的灵魂!
这次去博物馆,颇有收获,我似乎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到了人类从贫苦走向繁华!
博物馆日记篇四
周六的早晨,太阳公公笑呵呵的挂在蓝天上。我和妈妈一起参加了班级活动,参观青岛博物馆。
博物馆好大呀,我看到了古代人用的钱,就是现在贝壳,听讲解员阿姨说,的古代钱跟爸爸的6个手掌差不多大,真是太大了。我还看到了二尊跟三层楼差不多高的大雕像,阿姨说那个镇馆之宝。
我最喜欢的是画木质年画,我开始画的因为用的油太多了,没画好,我又画了老虎和小狗,这二张我最喜欢,因为这是我和妈妈的属相,中午的时候,活动结束了,我玩的可开心了,我跟妈妈说,以后还要带我来。
博物馆日记篇五
今天上午,我、妈妈、弟弟和外公一起去贾鲁河。
去贾鲁河的路上我想了想说:“妈妈我们看看博物馆有没有开门,好吗?”妈妈说:“好呀。”我们走了一会儿,就到博物馆了。我们正准备继续前进。突然,外公说:“博物馆好像开门了。”我转身一看,博物馆真的开门啦。
外公走的好快,我们还没有进去,外公就进去了。里面,有好多古代农耕用的东西:首先,我们看到了灶火台和封匣;古时候的爆米花机;古时候的搓衣板;古时候的`床;纺花机和织布机;古时候衣服和鞋子;二十四节气的窗花;古时候的犁、坝、篓……没过一会儿,一楼就看完了,我们该去二楼了。
二楼有:两副雕刻的画和中牟县历史文化名人:抗清名将史可法;西晋文学家潘安,以孝出名……陶瓷制作过程;泥像;制酒过程;一头狮子和玩狮人,头上还有一条龙;绣的香包和小孩大头靴;透明玻璃架,中间放着关羽的雕像,还有好多人物雕像。没过一会儿我们就该下楼了。我们刚下来,楼下的啊姨就说:“还有十五分钟就要关门了。”幸亏我们早点下楼。
我们走了一会儿,就到贾鲁河了。我好开心啊!终于参观了博物馆。
博物馆日记篇六
晌午时分,天空下起了毛毛雨,像一颗颗盐粒儿般落到了地上。但依然没有改变我们的行程,我们四家一起去了大兴西瓜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只有一层。我们先去了东区,第一眼就看见西瓜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图,我一开始看不明白,后来,我看到旁边的解释:西瓜起源于非洲,很可能在古代就引进埃及并延伸到印度栽培。我们又看见了西瓜籽儿不同的西瓜有不同的籽儿,大小、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我看见太空也能育种,就是把农作物的种子放到太空舱中并带到离地面200--400公里的太空,再经过多年试种,多代选育,终于成功开发出新一代的品种。我又去了西区,看到了20xx年的瓜王,它一共重83.94公斤。我想这么重的瓜三个人都有点搬不动呢!西瓜还能做很多美食呢,有西瓜芸豆糕、西瓜虾仁等。我还发现大西瓜比小西瓜甜。
我们参观完博物馆,又去了滨河公园玩,这可真是愉快的一天啊!
博物馆日记篇七
星期天,爸爸带我去江海博物馆游玩。
江海博物馆坐落在江海公园旁,四周被清澈的小河、葱绿的树林围绕,看起来很有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
取票进门,只见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我拉着爸爸的手走进大厅,展厅共分两层,爸爸当起了我的.临时解说员,我们先沿着一楼展厅一直往前参观,这里有古代的各种文物,以及历史人物的介绍。爸爸边指边说,给我讲解。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就这样,我和爸爸边走边看边交流,从古代的人物、事物介绍到近代社会的描述,再到现代文明的例举,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初步了解了我的家乡海门的历史和发展壮大的过程。
来到了二楼,我被一幅有原始人生活的模型场景吸引住了,只见他们腰间围着树叶、光着双脚,有的在种田,有的用树枝做成的针缝树叶做衣服,还有的在水里摸鱼……哦!原来我们的祖先刚开始就是这样生活的呀!
不知不觉中,我和爸爸游览了一个半小时,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博物馆的大门,结束了今天的游玩。离开时,我忍不住又回头望着博物馆,心里想:下次我还要来!
文档为doc格式。
博物馆日记篇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德州日报小记者要去中国黑陶城博物馆参观啦!
这个博物馆可真大呀,一个叔叔介绍说,这是首家由企业自建的黑陶博物馆。“博物馆分东西两个展厅,东厅展示的是黑陶精品,西厅展示的是黑陶文化,它是全方位展示黑陶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黑陶烧制技艺的一个重要平台。”说完,叔叔带我们看了梁子黑陶的宣传片,我了解了梁子黑陶的发展历程,创始人梁丽霞阿姨历经磨难与艰辛,克服种种困难,将黑陶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发展。2025年,德州被评为中国黑陶城,这是我们德州的骄傲!
随后,叔叔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梁子黑陶标志的含义,并带我们参观了黑陶博物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微雕蛋壳陶,它的最薄处只有0.3mm,跟鸡蛋壳一样薄,上面还刻了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字,真是太神奇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还出现了彩陶、硬刻陶、金丝漆陶……陶文化的发展壮大,表明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在发扬光大。”叔叔告诉我们。
在博物馆的一角,我还看到了有几个用泥土塑成的原始人,他们有的`在挖泥土,有的在烧制陶器……“这是我们模仿新石器时代的祖先制作陶器的情景。”叔叔说道。
最后,我们体验了现场做黑陶。我和爸爸一起做了个小口瓶子,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博物馆日记篇九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科技馆看第21届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我们在科技馆里看到有小学生发明的洒水扫帚,有多功能斜面演示器.有多功能超市购物车等等.还有很多很多的作品画。这些画有小学生画的,有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画的,也有中学生画的。他们都是小画家。
科技馆里的东西可真不一般啊!
今天,我和姐姐一起去了博物馆,博物馆真大,我们看了青铜器馆、钱币馆、玉器馆、少数民族馆、还有很多馆,我最喜欢陶瓷馆,陶瓷馆里有各种形状不同的花瓶,碗、我还很喜欢那里的枕头,有房子形状的、有正方形的、还有一个是娃娃形状的,它们都很可爱,我都很喜欢。
博物馆日记篇十
曾带着一颗好奇心步入博物馆殿堂,其情形记不大清楚了,便朝思暮想再去一次。
今天刚好秋游,我疾步走入那扇深不可测的大门,差点儿忘了验票;只恨爹妈少生两条腿,那古色古香的大厅总走不到。旧地重游,心情果真不一样。
顺着楼道,我首先进入了“长江中下游五千年文明”一馆。从骑马的玉器到光亮的青铜。从精美的漆器到细腻的瓷器。从多样的交通工具到高超的纺织刺绣,从考究的江南饮食到怪异的神灵鬼怪,我所看到的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宝,还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玉器展室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只白玉算盘。它长不过6厘米,宽顶多2.5厘米。上框,中框,下框。算珠均有洁白无暇的玉石制成,从做工来看,相当精细。让人感到圆润光滑。若不看说明,我想不会有人相信这是一只宋朝年间的算盘。
在漆器室中,不必说那豪华的家具和精巧的沙发,也不必说那逛街的果盘和小巧的宝瓶,单是那巧夺天工的红木漆盒就令人不的不啧啧称赞。
大概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我在瓷器室中转悠的时间最长。中国式瓷都,这谁都知晓。不过,若不到这个馆瞧瞧,可不容易理解英语中“中国=瓷都”这有趣的公式。的确,在这一展室中,那玲琅满目的瓷器叫人应接不暇。且让人不得不承认中国瓷器的优良质地及悠久历史。
博物馆日记篇十一
上午,我们班的老师带着我们上了两辆公交车,去参观博物馆,刚到那里,我们就在一起拥挤的下来了,然后急匆匆的站了四队,我是第三队的,之后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去看电视,那个电视是跟我们说灯光给我们人类、动物、植物等一些东西带来了什么伤害和什么不好的地方。
然后我们就去看会跳舞的机器人和会说话的机器人,我们在会说话的‘机器人头上轻轻拍了几下,它就说:“好疼啊谁打我头呀、”之后他就东张西望,过不多久又恢复了正常在讲话。
之后我们就可以自由的玩了和看了,我边走边玩突然我玩到了一个东西。一般的东西都是从上往下滑的可是他确实从下往上滑,有从上往下滑。突然来了一个叔叔说:“这是动力的关系具体点我也是不懂。”
过来一会儿玩着玩着,老师突然说要我们走了,啊!这里真使我流连忘返啊!我下次还要来玩,而且我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识和新花样。
博物馆日记篇十二
9月19日,我们全家一起去镇江博物馆参加了“浓情诗意话中秋”活动。我们首先进了博物馆的学术报告厅,过了一会儿,动就开始了。
第一个环节是讲诉中秋的来历和关于它的神话故事。讲解员姐姐讲了许多中秋的神话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听的故事是“嫦娥奔月”。
第二个环节是小朋友们的才艺表演。在表演之前大家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及自己表演的节目。大家有的唱歌、有的朗诵、有的`跳舞、有的写毛笔字、有的弹琴,我也不例外,表演了二胡独奏《喜唱丰收》,大家还热烈鼓掌呢!
第三个环节是亲子游戏“交心协力吃果子”,这是我最喜欢的也是最盼望的游戏。主要规则是:
(1)用绳子把孩子的脚和家长的脚绑在一起分成几组,然后讲解员姐姐喊:“开始”,孩子们就和家长一起走到对面的另外一个家长身边。
(2)孩子先把讲解员给的桔子剥给站在对面的家长吃,看谁先吃完,最先吃完的就是第一名。这个游戏主要就是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我和妈妈、大姨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们得了第二名,我很高兴。我们的奖品是印有文物图案的扑克牌。
第四个环节是“吃月饼”。我和别的小朋友相互交换了自己的月饼。我们尝到了各种各样的味道,大家吃的可开心了。
时间过的真快,不一会儿活动就要结束了。在离开博物馆之前,我们所有参加活动的家庭在博物馆前留了合影,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我要大声说:“博物馆我爱你,永远,永远支持你,祝你越办越好!”
博物馆日记篇十三
今天,叔叔带我和俩哥哥一起去上海博物馆参观。
我们乘公交车到那儿,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排的队伍十分长,足足有好几十米呢!叔叔告诉我们,现在因为放暑假,所以去博物馆不用买门票,所以才招来了这么多人,如果要付钱,可能只有一半游客都不到。
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我们终于进博物馆了。
我们分别参观了雕塑馆、绘画馆、书法馆和玉器馆等7个馆。最让我好奇的是陶瓷馆,这个馆里面的陶器都十分精美。陶瓷——是展现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物品。如果叫我们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机器,我看也不一定能造出这么精致、美观、纯朴的陶器来。特别是我看到那个血红色的陶器,有你脑袋那么大,听叔叔上上面的颜色就是用血染上去的。一听到这儿,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雕塑馆里可是“危险重重”,不要以为是进了里面就出不来了哦!其实“危险”就是那几尊雕塑,只要你碰了这几尊雕塑,你立即会触电:轻则浑身麻;重则当场死。这表明了现代科技有多么发达。有一尊雕塑特让人惊讶,这是一块很大的石象,里面足足刻了一千多个小佛,只有指甲那么大!这看出古代人是多么聪明。
今天,我的知识大有进步。
博物馆日记篇十四
博物馆大门左侧,有一个挂着牌子的巨大石头,上面写着:铁陨石。原来,这陨石中还含有金属呢!它含有六种宇宙矿物,重约30吨!没想到,这块表面坑坑洼洼的铁陨石竟然是世界第三大陨石。我发现下面的底座已经裂开了。“看来这棵陨石的分量可不轻呀!”我想。
世界第三大陨石
进入一楼展厅,各种有趣的东西立刻吸引了我。突然,一个奇怪的“植物”化石映入我的眼帘。它有长长的茎,顶像一个莲蓬。它叫海百合,生长在大海中,是一种远古时期的“动物”!这怎么可能是动物?原来,它是棘皮动物中最古老的种类,和海葵一样,是一种看似植物其实是动物的生物(有些绕口)。
海百合
我们又去看了九大行星,每个行星都有特点。我最喜欢木星,因为它有美丽的光环。冥王星最倒霉了,它因为轨道与海王星相交不符合新定义,被科学家研究后定为“矮行星”而被夺去了行星身份。
冥王星倒霉了
我们又参观了许多矿石,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各类光彩夺目的宝石和钻石。我甚至还发现了蒙脱石,记得小时候拉肚子时医生还让我吃过它!看过介绍我才知道,蒙脱石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作为药用可以吸附肠壁的细菌和病毒,保护肠粘膜。
看来,外表平凡的石头里蕴藏着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开发!
博物馆日记篇十五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特别明媚,陈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博物馆。我们都很好奇:博物馆到底是什么呢?一进博物馆门口,我们就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展板,上面的“和合”二字十分特别,原来这是由许多幅剪纸作品组合成的,非常有艺术感。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博物的第一站——天台山和合红娃剪纸展。只见红色的剪纸挂在半空中,像一串串风铃。仔细一看,这些剪纸形态各异,有的是一个小红娃抱着一条小鲤鱼,有的是一个小娃娃抱着宝葫芦,还有的踏着风火轮。周围墙上贴着的几个字也都是用剪纸做的,墙上还挂着一张张十二生肖图,其中我最喜欢的生肖是龙,它看起来跟真的龙一样活灵活现。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文物史迹陈列厅。一进门,一件件文物进入了我的视线。有宋朝的“玉兔”,有古代的济公,有清代的衣服。我最喜欢清代小孩的衣服,因为古代的衣服比我们要鲜艳很多,老师告诉我们上面的图案是用许多丝线绣出来的,真是巧夺天工啊!
然后,陈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民间美术陈列厅,哇!这门看起来可真古老,真是古色古香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挂在墙上,我们仿佛来到了画中的世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画是梅花,因为它能在这么寒冷的天气开放,真的非常不容易。
最后,我们来到了古生物陈列厅,也就是我们最爱的:“恐龙博物馆”,瞧这一颗颗硕大的恐龙蛋,好像下一秒就会有小恐龙从这里面钻出来,我最喜欢沱江龙。
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呀!我就好像是在跟古人对话,我真开心。
博物馆日记篇十六
假期的一天,我和我们三队去游览关中民族博物馆,我们每个人都要当小小讲解员,我讲的是梨。梨园的位置为紧邻城门门楼左侧。大家看,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宏伟壮观的梨园的`石门。
先看着一对卧兽纹石门墩,门墩的狮子呈爬卧状,时刻保护着梨园的安宁。上面还有铭文记载,泰定元年也就是公元1324年建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梨园的年代沿用时间是比较长了。
我们再来看这个精美的石门洞。两侧门框正面由上到下共雕刻有十六只活灵活现的狮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间群狮图。山间生满古树,十六只狮子出没其间,有的嬉戏玩耍,有的树下休息,有的出入山林等等,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内侧双面各雕三图,相应对称,即花石昆虫图、鱼蟹图、山石花卉图。
向上看,在它的门楣上有浮雕人物图案。中间雕刻有五只蝙蝠,周围还有祥云点缀,围绕着一个变形的寿字,寓意为好运当头五福临门,左图取自于《三国演义》,故事名为“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右图的故事取自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苏武牧羊”的故事。
梨园门楼两侧石对联为:“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作,家风继美连珠之作述依然”。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也堪称是艺术中的精品。然后我们去参观了,八水绕长安的展示图……等等,参观完后,我们和二队汇合聚餐。然后我们开开心心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