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优秀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一
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为响应我校蒲公英计划,寒假期间我和孩子一起读了本书。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爱的教育》的读后感——正确的爱。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十年创作完成的,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四年级小男孩的成长的故事,因此书名又叫《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如: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细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而那众多丰满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常有侠义之举,且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班长代洛西;虚荣狭隘的瓦提尼;傲慢无礼的诺卑斯;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自强不息的克洛西等等。
整部书用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写了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能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关注,欣赏,品味,思考,引导孩子们用爱心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书中从10月开学的日子写到了来年的7月毕业的日子。每个月里面都会有老师讲的一篇故事。这些故事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为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在第一个月的故事之前,小主人公这样说:“如果老师天天都会像今天这样给我们讲故事听,我一定会喜欢上学的。”看,多么单纯。我相信我们班无论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是这样想的,我说以前我的故事兴趣班为啥总那么多学生爱去,今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兴趣,很重要,课改,还得朝着激情高效走下去,加油,战友们。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教育如是。
我们学校留守儿童居多。谁来给他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关爱?或者他们又可以从哪里学习去爱别人?我们每周进行的以爱育爱是老师给予的爱,每周的德育作业是爱给予家人,可是这些远远不够,我们应该给他们树立榜样的力量,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我们都会陪着孩子们观看,不止全国,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从生活中学习中发现和寻找好的典型,相机教育,教会他们什么是正确的爱,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曾轰动一时的各种三观不正的案例,都为家庭和国家带来很大的冲击,即使成绩优异,但是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必将会是整个社会的灾难。所以,正确的爱,才是当下我们爱的教育的重点。
其实每一本书都有读过后的感悟,每个人的感悟都不相同,就像蒲公英,它们虽微不足道,但它们的思维也朝向四面八方,在不为人注意的时候随风飞起,在或贫瘠或富足的地方都能生根发芽,为最需要改变的地方带去未来的希望。
每一粒希望的种子,都能够萌发成宽广的天地,每一颗无私的爱心,都能够支撑起求知的渴望。让我们做那漫山遍野的微风,用正确的爱把手中的蒲公英送到正确适合的地方去。愿我们的蒲公英真正自由,淳朴,坚强!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二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页看起。这本由“梁海涛、蔡雪萍”夫妇从意文直译的《爱的教育》,保持的原味应该是最浓的。
开始读书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对我的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尽管我早已经知道,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把本书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备教材;尽管世界名著的光环早已经戴在它的头上,但我始终没有走进书里去。
读开头的几篇时,我不以为意,甚至为记住书中的人名而感到有些烦躁,语言似乎也那么平淡,没觉得有什么感人或者吸引人之处。
可“名著”的头衔却引领着我一路读下去,这一读就不可收拾。一天的时间,我饭不做,家不收拾,连儿子都推给他爸,就沉浸在这爱的世界里,多少次泪流满面!
柯莱蒂一边忙着扛木柴,招呼顾客,一边见缝插针地复习功课,学着煮咖啡,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开朗乐观。当他“替母亲在背后垫好枕头,整理好被子”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勤劳能干、乐观好学、体贴父母的好孩子而感动!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柯莱蒂所做的一切,现在哪个孩子能做到?同是三年级的孩子,我班的“公子”“千金”们相差有多大啊!
当奈利的母亲在校长办公室里激动地抱着卡罗内的双肩,“摸索”着要找礼物送给卡罗内的时候,泪水又濡湿了我的双眼。我理解这位母亲的心情,我能够体会得到一个母亲对自己那驼背、瘦小的儿子在学校生活的担心忧虑,和对保护儿子的卡罗内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我流的是作为母亲的泪。
尽管曾经读过无数遍《佛罗伦萨小文书》,多次给学生讲过这篇课文,然而在书中再读这篇文章时,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任它奔流。我相信,父对子之情,许多为人父者都能做到;唯这子对父的深情——愿意为父劳累,宁愿多次受天大的委屈也不声张,仍然深深地爱着父亲的感情,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哪一个能够忍受委屈?别说委屈,即使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往往也容不得他人批评!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三
世界需要爱,人生需要情,有一首歌唱得真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写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使人从中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这种关心和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字眼——爱!因为这个“人”字就告诉我们,人是需要互相支撑的。
整本小说里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过多的煽情,只有最简简单单的语言,真真挚挚的感情,作者用心塑造出一个个貌似平淡,实际上确塑造了一个很不平凡的人,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小说里描写的人有:买菜妇女、买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买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如此平凡的人确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于是我的心被感动了,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这些涟漪就是:。
乐于助人。故事中大多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其中卡罗内他不仅学习好,而且还乐于助人。当时有一位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街上大哭,卡罗内看见了,把他的钱可了那位同学。卡罗内更是个同情弱小、舍己为人的人。他还非常有孝心,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卡罗内就花好几天时间写八页纸、四面画满了花边的信。真是个疼爱母亲、充满爱心的孩子。
母亲伟大。让我敢到惭愧的是是我内心的愧疚,书中讲到了因父。
母负债,马尔可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尔可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尔可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2岁的马尔可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尔可踏上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尔可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尔可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尔可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尔可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
想想自己。我和马尔可同样的岁数,却显得那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气往妈妈身上撒。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要真诚地对妈妈说声:“妈妈,对不起。您辛苦了。”
书让我感动,让我心疼,然我悔悟。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像卡罗内和马尔可他们学习吧,多贡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去融化那些冻结的心灵,让阳光照耀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也许幸福有各种涵义,但爱心满满,会让这个世界暖暖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四
爱是什么?在这个纷纭的世界,爱究竟是什么?《爱的教育》给了我们答案。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这本书。
《爱的教育》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男孩儿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见闻,字里行间洋溢着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真挚的爱。
爱是这本书的主旨,爱如空气,将我们包围,正因为它无影无形。
读了这本书,不由得让我想到今年这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袭。此时,一位位白衣战士放弃与家人团聚,不顾生死,义无反顾地跑到一线救治病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工人师傅们日夜不停地建造火神山医院,他们是默默奉献的支持者;警察在路边顶风冒雪的排查疫情,他们是无私的守护者;农民伯伯把地里的蔬菜免费运往武汉,他们是淳朴的奉献者;老师们为了不耽误同学们的学习,给我们免费上网课,时刻回答我们学习上的问题。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待在家里好好学习,这就是能给祖国做出的最大贡献。
大爱无疆,在疫情面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积极投身防控疫情阻击战,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一棵棵白菜,一副副口罩,一声声叮嘱,都饱含着无限的支持与关爱。
让我们关爱生命,关爱动物,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五
今年暑假,我在家认真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通过对自己儿子的日记改编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阳光的男孩,日记主要记述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一些小故事,也有一些是亲人写给他的许多劝诫性的文章。
红卷发女老师是安利柯的语文老师。他上二年级时,老师非常关心他、爱护他,他们之间培养了很好的感情。然而,红卷发女老师突然的离去,给小小的安利柯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送葬的途中,灵车缓缓而行,居民们纷纷从家门口、窗户探出头来目送这位可敬的老师,还有些怀抱着孩子前来送行的妇人也都悲痛不已……这一切都说明红卷发女老师深受人们的爱戴。
转眼间,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自己的成绩。结果,有几位同学没能升级,安利柯的好朋友瓦梯尼意外地升级了,他们互相拥抱用爱来表达快乐。
这本小说写得很自然,塑造出一个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形象,他们用爱来交流。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每个故事都充满着爱。
看了这本书,我体会到爱是一种力量。我们要用爱来对待长辈们、同学们及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只要用爱来相处,就能创造出一个美好、和谐的班级,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六
我很喜欢《爱的教育》这本书,他是由意大利的`亚米契斯写的。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是一本很感人的书,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4年级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
“记住,从现在开始,谁再欺负奈利,我就对他不客气”我从着句话看出保护弱者的卡隆很爱护被人,关心别人,别人受了欺负就要去帮助他。卡隆是一个能主持正义,善良的好孩子。
我还从:一个低年级的小孩摔倒在马路上,正巧有一辆车过来,英勇的洛贝蒂见此情景,勇敢的跳上去,把那孩子推开,自己却被马车压了脚。感受到洛贝蒂非常勇敢,是一个很了不起,奉献于他人的好孩子。
还有可怜的泼来可西,他每天受他爸爸的打,却不告诉同学,维护他的爸爸,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努力的学习,最后他得了二等奖,它维护爸爸努力学习,我要学习他的品质。
《爱的教育》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很多品质好的人,我要学习他们,做一个品质优良的好孩子。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七
读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如今与书为友,享受这种温馨的感受是难得的,读书,收获安静的富足《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小说主人公是三年级学生安利柯,但我认为与其说是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如: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
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做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也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况,生活里充满欢笑。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
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诉孩子们,这个集体是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还有许多的人:如,他们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们如何去关爱他人。
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八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新朋友:有乐于助人的卡罗纳;有重情重义的安利柯;还有胆小的卡菲恩……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个小女孩的那对父母。
小女孩是个先天性的聋哑人,平时只能靠手语与人交流。但她的父母却甘愿为她去学习手语。为了不让小女孩感到与众不同,他们甚至为了她放弃了第2次的生育机会。小女孩喜欢读书热爱学习,他们就去买各种书籍来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给小女孩听还为她申请去读聋哑学校……他们做了种种付出,却只是希望女孩能开心快乐,能为她的未来打下一份基础啊!
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一对父母不是用这种“爱的教育”来滋润自己的孩子的呢,为了孩子能开心快乐,为了未来,自己的子女能有一番事业,在社会上有一片立足之地,要他们掏心掏肺也心甘情愿啊!
小时候,我的妈妈对我也是如此:我爱上了听故事,需要妈妈每天晚上讲着故事哄着我睡,妈妈便在枕边为我轻轻诵读,似乎这便是最好的催眠曲;大了之后我爱上了读书,记得我的第一本文字图书便是外国名著—《安徒生童话》。我爱指着书上的故事,要妈妈读给我听,妈妈也总会放下手中的活来,一脸愉悦地为我讲解书上的内容。这时,我会靠在妈妈的肚子上,听着故事,不知不觉地睡着,似乎这就是最大的快乐,而妈妈却也总是放纵我悄悄地忽略妈妈脸上一闪而过的那一丝疲惫…….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是一名优秀的小学生,明白了妈妈那一份浓浓的母爱,也了解了小时候,母亲的那份真挚的“爱的教育”。相信无论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份“爱的教育”都会令我记忆犹新、受用无比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篇九
爱,是完美的;是缤纷的;是伟大的。让全世界都充满爱。最近,我看了一本激人奋进的书——《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主人公安利柯发生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读了真让人热泪盈眶。
到了夜里,狂风更是肆无忌惮,大家都绝望了,纷纷奔向小船,想要逃生,因为太挤了,很多船都翻了。到最后就剩下了一个位置,男孩想上,但看到了旁边正在悉心照顾他的小女孩就忍住了,还是让女孩上了船。当他站在快沉没的船上时,觉得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他的一声“再见”把小女孩送回了家。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故事啊,小男孩的那颗感恩的心使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人性的美在灾难面前显得格外神圣,只要每个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洋溢着爱的暖流。无论相识与否,爱都会感动一切。
在安利柯哭的时候,他的舅父总会斥责他,让它不准哭,因为哭是弱者的象征,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宁流血不流泪。舅父对他的爱表现在严厉里。平日里,父母们的责骂都是对我们的关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一次困难就是一次进步。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的,有了爱,国家就会兴旺;有了爱,民族就会富强;有了爱,事事顺心如意;有了爱,灾难无所畏惧;有了爱,困难无需害怕。总之,爱的力量无穷无尽,爱的希望蓬勃向上,爱的暖流萦绕世界,爱的教育至关重要。